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脉冲星:1秒转1500圈,中国天眼已寻获660颗,曾是外星信号误会?

   时间:2025-01-26 08:06:37 来源:都来看科技新闻作者:都来看科技新闻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浩瀚的宇宙中,隐藏着一种令人惊叹的天体——脉冲星,它们的存在挑战着我们对速度和力量的认知极限。想象一下,一个直径约20公里的星体,每秒钟竟能旋转1500圈,这样的速度在人类的科技时代或许并非遥不可及,但当一个如此庞大的星体展现出这样的动能时,我们不得不为之震撼。

追溯至1967年的夏天,一位名叫乔瑟琳·贝尔的爱尔兰女博士研究生,在英国新造的射电望远镜前,捕捉到了一组不同寻常的信号。这组信号每隔1.33秒就会重复一次,呈现出一种惊人的规律性。贝尔最初怀疑,这可能是外星文明向地球发送的无线电信号,于是她兴奋地与导师休伊什共同展开了研究。

起初,他们错误地将这些信号解读为外星人的特定电码,并将其戏称为“小绿人”。然而,不久之后,贝尔在不同的天区又发现了三个具有不同周期的脉冲信号源。这一发现彻底颠覆了他们最初的判断,因为在广袤的宇宙中,不可能有如此多的外星文明同时向地球发送信号。经过深入的观测和研究,他们最终确认,这些信号实际上是由一种特殊的天体发出的,这种天体后来被命名为“脉冲星”。而贝尔最初发现的那颗脉冲星,也成为了人类天文史上的第一颗被确认的脉冲星,被命名为CP1919。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贝尔在这一发现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她的名字却并未出现在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名单上。这一奖项最终颁给了她的导师休伊什,而贝尔的贡献却被完全忽视。这一事件在科研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嘲笑,被认为是诺贝尔奖历史上最不公平的一次颁奖。

那么,究竟什么是脉冲星?它们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脉冲星其实是一种特殊的中子星,它们诞生于大质量恒星的生命末期。当一颗大质量恒星发生超新星爆发时,大量的恒星物质和能量会被抛洒到宇宙空间中,只留下一个致密的内核。如果这个内核在形成过程中保持了原恒星的角动量,并且磁场得到进一步增强,那么它就有可能演化成一颗脉冲星。

脉冲星之所以具有如此惊人的旋转速度,是因为它们拥有高强度的磁场。这种磁场将周围的带电粒子集中在一束极窄的辐射中,并顺着磁轴方向形成一道无边无际的辐射束。然而,脉冲星的磁轴与其旋转轴并不完全重合,而是存在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导致辐射束在旋转过程中产生摇摆,从而形成了我们接收到的周期性电信号。

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超过3000颗脉冲星,其中由中国天眼观测发现的就有660余颗。这些脉冲星在转速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旋转周期从几秒到几毫秒不等。其中,旋转周期小于10毫秒的被称为毫秒级脉冲星,它们的转速之快令人难以置信。目前观测到的转速最慢的脉冲星旋转一圈需要23.5秒,而转速最快的脉冲星则每秒钟可以旋转730圈,即每1.37毫秒旋转一圈。那么,脉冲星的转速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呢?答案是肯定的,但也是有极限的。根据目前的研究,脉冲星的转速最快可以达到每秒钟1500圈左右,超过这个速度就可能会突破其自身的物质极限。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