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时间2025年1月21日凌晨,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蔡旭哲、宋令东与王浩泽,携手在太空中书写了新的篇章。历经约8个半小时的舱外作业,他们成功完成了包括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的安装及舱外设备设施的巡检在内的多项任务,并在空间站机械臂与地面科研团队的协同支持下,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标志着此次出舱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果。
此次太空行走不仅是神舟十九号乘组的一次重要任务,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就在几周前的2024年12月17日,同一乘组已经刷新了世界最长太空行走纪录,持续9小时的舱外活动让全球瞩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对此进行了报道,指出中国航天员打破了由美国宇航员詹姆斯·沃斯和苏珊·赫尔姆斯于2001年创造的前世界纪录,认为这是中国太空计划雄心壮志的最新体现。
回顾过去一年,中国航天员的太空行走时长屡创新高。早在2024年5月28日,神舟十八号乘组便成功完成了约8.5小时的舱外活动;同年3月2日,神舟十七号乘组也圆满完成了约8小时的太空行走;再到2023年7月20日,神舟十六号乘组同样以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展示了中国航天的实力。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长时间的太空行走对航天员和航天服都是严峻的考验。为了确保任务顺利,航天员需要充分休息,并摄入高能量且不产生气体的食物。同时,我国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此次任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不仅提供了必要的生命支持,还展示了其卓越的性能。庞之浩强调,尽管设计上舱外航天服支持8小时的出舱活动,但实际使用中航天员的活动时间超过了这一限制,这充分证明了航天服在设计上的安全余量。
庞之浩还提到,国外宇航员在执行出舱任务时曾遭遇舱外宇航服故障的情况,包括供氧系统故障和漏气等。而中国航天员在长达8个多小时的出舱活动中,面对空间站绕地球一圈约1.5小时,经历45分钟阳照区和45分钟阴影区的挑战,飞天舱外航天服展现了其耐热、耐寒、耐辐射等多重性能,确保了任务的圆满成功。
庞之浩认为,多次成功开展长达8小时以上的出舱活动,不仅证明了中国航天服的质量,也体现了中国航天员卓越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长时间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具备强大的上肢力量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需要熟练掌握太空行走技能,以应对太空环境中的各种挑战。中国航天员的训练有素和技能精湛,在此次任务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随着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过半,他们将继续在轨开展大量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并在遥远的太空中迎接蛇年新春佳节。同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也于1月20日发布了2025年三次空间站飞行任务的任务标识,预示着中国航天事业将继续稳步前行,探索宇宙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