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遥感行业正面临一场深刻的变革,其未来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技术创新,而是向多学科、多行业的融合趋势迈进。这一观点在近期一篇由国外知名大V Aravind撰写的文章中得到了深刻阐述,文章标题为《让卫星数据成为主流:遥感专家的机遇、挑战与差距》。
文章指出,尽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遥感行业在数据质量和新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如何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推动全球发展的实际力量,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截至2023年5月,全球在轨卫星数量已达7560颗,其中地球观测卫星约1275颗,且近九成属于私有公司。这一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使得遥感数据的商业化应用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在文章中,Aravind提出了遥感行业发展的三大关键差距:技术可用性、用户认知和技术采用。尽管在技术可用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用户认知和技术采用方面仍存在较大挑战。目前,遥感行业的沟通多局限于圈内,导致潜在用户对卫星数据的价值认识不足,这直接影响了遥感数据的商业化应用。同时,技术采用方面也存在诸多障碍,如缺乏多模式、多源数据的融合解决方案等。
Aravind进一步指出,遥感圈子过于关注技术创新,而忽视了用户认知和技术采用的重要性。技术团队热衷于开发高精尖技术,却未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用户体验。这种“闭门造车”的做法,使得许多遥感技术虽然先进,但难以在市场上取得成功。
除了三大差距外,文章还提出了遥感应用面临的三大挑战:成本可负担性、数据可获取性和系统可扩展性。卫星数据的高成本、获取难度以及大规模需求场景下的数据交付能力,都是制约遥感技术普及的关键因素。同时,服务可靠性和数据可用性也是遥感应用中的重要问题。用户需要能够按时获取可靠的数据,并且数据需要满足特定应用场景的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Aravind提出了跨界融合是遥感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遥感技术只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真正的价值在于将遥感技术与行业专业知识深度融合。他强调,遥感领域可能将不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领域,而是需要与拥有领域专业知识的市场垂直领域专业人士密切合作,共同开发满足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
这一观点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同。许多遥感专家表示,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但不同场景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仅开发通用模型或发布研究成果已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未来,遥感圈子需要更加融入各行业,与领域专家深度合作,量身打造解决方案,推动卫星数据成为真正解决问题的基础工具。
例如,在农业和气象领域,土壤含水率的数据应用已经相当广泛。但深入挖掘后,可以发现这一数据在许多其他行业场景中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如果遥感团队能够开发出高时空分辨率、数据质量可靠的土壤含水率产品,那么这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市场切入点。
总之,卫星遥感行业的未来不仅关乎技术,更在于多学科、多行业的紧密协作。只有打破行业壁垒,实现跨界融合,才能将卫星数据转化为推动全球发展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