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整体疲软的二级市场中,机器人概念股却异军突起,成为投资者眼中的新宠。
在美国股市,多家机器人概念股如Richtech Robotics、Palladyne AI及直觉外科公司(ISRG.US)纷纷创下阶段性新高,引领市场风向。而在港股市场,尽管整体表现不及美股,但优必选、越疆等概念股在近期的交易中仍实现了强劲反弹。
同样,A股市场也不乏亮点,禾川科技(688320.SH)、贝斯特(300580.SZ)、五洲新春(603667.SH)、兆威机电(003021.SZ)以及双林股份(300100.SZ)等机器人概念股连续上涨,市场热情高涨。
知名经济学家、前海开源基金经理杨德龙在1月14日表示,人形机器人等科技板块的大幅上涨,为投资者带来了显著的回报,并预测2025年这一趋势有望贯穿全年。
与过去热门的元宇宙、量子计算机等概念不同,港股市场中机器人概念股的大涨背后,有着更为坚实的现实支撑。多个细分领域的机器人头部企业,如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等,均展现出了不错的营收规模。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资本市场已成为众多机器人厂商融资的重要平台。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大量机器人企业前来上市。
2022年底,ChatGPT的横空出世,让全球AI行业再度沸腾。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被视为人工智能机器人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国内人工智能产业也在此背景下蓬勃发展,众多科创企业崭露头角,吸引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港股市场中,已有多家机器人相关企业上市,涵盖了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机器人芯片及激光雷达等多个细分领域。其中,全球领先的手术机器人公司微创机器人(02252.HK)早在2021年便通过微创医疗(00853.HK)分拆上市,其核心产品“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增长势头强劲。
2023年底,独角兽企业优必选(09880.HK)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标志着机器人企业港股上市潮流的开启。优必选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拥有全栈式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并已进入商业化阶段。
激光雷达领域的领军企业速腾聚创(02498.HK)也于2024年初在港交所上市,其产品不仅在智能驾驶领域表现出色,还成功切入机器人赛道。地平线机器人(09660.HK)和越疆(02432.HK)也相继在港股市场上市,分别成为高级辅助驾驶和协作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
机器人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离不开大量的研发投入和资金支持。资本市场作为机器人企业获取融资的关键渠道,有力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港交所不断优化上市制度,为机器人企业的上市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据数据显示,国内现存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高达约80万家,这些科创企业资金需求强烈,预计未来将有更多机器人企业选择赴港上市。在香港上市不仅能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还有助于企业在海外市场树立良好口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机器人正逐渐从科幻走向现实。以AI为基础的机器人算法整合,使机器人能够更灵活地执行复杂任务,推动其在工业、商业、医疗健康、科研教育、居家服务等领域的普及。未来几年,全球机器人行业预计将加速增长。
根据数据预测,2023年至2028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速将达16.4%,其中协作机器人市场的复合年增速预计高达36.6%。特别是人形机器人,有望逐步融入社会生活,开启万亿级别新市场。
国内外众多产业巨头也纷纷进军机器人赛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华为、小米(01810.HK)、腾讯(00700.HK)、美的(00300.HK)、小鹏(09868.HK)等国内企业均不惜重金投入。而海外企业如Boston Dynamics、特斯拉(TSLA.US)、英伟达(NVDA.US)、谷歌(GOOG.US)等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在一级市场,资本对机器人行业的热情同样高涨,纷纷向具备竞争力的初创企业伸出橄榄枝。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机器人行业投融资事件频发,投融资金额接近200亿元,远超前一年。
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社会经济的进步注入了新的动力。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机器人正引领着未来的浪潮,成为新时代的璀璨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