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六月,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从月球背面采集了1935.3克珍贵样品,这一壮举不仅标志着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获取样本,更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如今,这些样品的分析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
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一支由上百名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正紧锣密鼓地对嫦娥六号带回的月壤样品进行深入分析。他们中的一部分科学家在离子探针实验室中争分夺秒,对月壤样品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测。该所研究员李秋立表示,这些样品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它们承载着月球背面的演化信息,是航天人长期奋斗的成果,必须尽快分析,以揭示月球演化的新知识。
研究团队首先从月壤中精心挑选出108颗玄武岩岩屑颗粒,这些颗粒是岩浆活动的直接产物,携带着月球火山活动的关键信息。李秋立及其团队利用离子探针技术,成功测定了这些颗粒的年龄。在短短三个月内,他们发现这些岩屑颗粒中绝大多数的年龄为28亿年,但其中一颗特殊的岩屑颗粒年龄高达42亿年,这是目前嫦娥六号返回样品中发现的最古老的玄武岩。
这一发现表明,月球背面的岩浆活动至少持续了14亿年,且月幔深部的性质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月球演化研究中的空白,还为人类首次揭示了月背火山活动的历史。李秋立表示,他们正在对这颗42亿年的玄武岩岩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期获得更多关于月球演化的启示。
研究团队还从月壤中挑选出4颗毫米级的玄武岩岩屑,用于研究月球的古磁场信息。通过高灵敏度的超导磁力仪,他们首次获得了月背的古磁场记录,填补了月球古磁场记录中长达十亿年的数据空白。这一发现表明,月球在距今28亿年时具有一个增强的磁场,这与之前认为月球磁场在距今31亿年左右剧烈下降后一直处于低能量状态的认识有所不同。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蔡书慧表示,这一发现说明月球磁场在下降之后可能还有波动和回升。同时,我国科学家对嫦娥五号月壤的研究也在持续进行,并成功获得了月球20亿年前的磁场信息。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对月球不同时期磁场及其内部活动状态的认识。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福元表示,我国对月球样品的大规模研究起步较晚,但进步飞速。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探测器的落月点都是以前人类未曾探索过的区域,因此这些样品本身就代表了科技的制高点。通过这些样品的研究,我们不仅获得了以前完全不同的画面,还在分析技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
截至目前,我国已向多个单位分发了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月球样品,这些样品在月背样品特征、月球演化活动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未来,随着更多月壤研究项目的部署和开展,我们有望揭开更多月球的谜团,认识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