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六月,我国嫦娥六号任务成功从月球背面带回1935.3克珍贵月壤样品以来,科学界对这些来自月球神秘背面的样本充满了好奇与期待。经过半年多的紧张研究,科学家们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新发现。
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一个由上百人组成的科研团队正争分夺秒地对这些月壤样品进行多领域的深入分析。科研人员在离子探针实验室里,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他们的目标是从这些微小的月壤颗粒中,解锁月球演化的秘密。
研究团队的首批研究焦点是108颗玄武岩岩屑颗粒。这些颗粒携带着月球火山活动的关键信息。通过高精度的离子探针技术,科研人员成功测定了这些颗粒的年龄,并有了惊人的发现。其中,绝大部分颗粒的年龄为28亿年,但有一颗特殊的颗粒年龄高达42亿年,这是目前嫦娥六号返回样品中最古老的玄武岩。
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月球背面岩浆活动持续了至少14亿年的事实,还首次提供了关于月背火山活动历史的直接证据。这一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除了玄武岩颗粒的年龄分析,科研人员还从月壤中挑选出4颗毫米级的玄武岩岩屑,用于研究月球的古磁场信息。通过高灵敏度的超导磁力仪,他们首次获得了月背的古磁场数据,填补了月球古磁场记录中长达十亿年的数据空白。
这一研究发现,月球在距今28亿年时具有一个增强的磁场,这与之前认为月球磁场在距今31亿年左右剧烈下降后一直处于低能量状态的认识有所不同。这一新发现表明,月球磁场在下降之后可能还经历了波动和回升的过程。
科研人员还对嫦娥五号月壤进行了持续研究,并成功获得了月球20亿年前的磁场信息。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对月球不同时期磁场及其内部活动状态的认识。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福元表示,我国对月球样品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进步飞速。短短几年内,已经取得了多项原创性重大突破。这些突破不仅展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也证明了我国科研实力的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我国已向多个单位分发了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用于各个领域的研究。利用这些样品,科研人员在月背样品特征、月球演化活动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未来,随着更多月壤研究项目的部署和开展,有望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月球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