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对“毅力”号火星探测器带回火星样本的时间表进行了更新,这一变动使得在火星岩石样本采集竞赛中,中国的领先地位显著增强。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NASA至少落后中国4年。
NASA局长比尔·纳尔逊在最近的一次媒体吹风会上透露,“毅力”号火星探测器采集的样本预计最早将于2035年抵达地球。该探测器自2021年在火星着陆以来,一直在持续收集样本。这一时间表相较于中国的计划显得滞后。
中国航天官员早在2024年9月便宣布了天问三号任务的具体规划,计划在2028年前后实施两次发射任务,旨在实现火星样品返回地球。这一消息的公布,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在火星探测领域的快速发展。
香港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昆廷·帕克指出,当前的火星样本采集竞赛可能会重现“斯普特尼克时刻”,即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对美国造成的巨大冲击。帕克强调,中国在火星探测领域的领先地位不仅是一年半载,而是数年之久。
由于成本的不断攀升,NASA在2024年放弃了原有的火星样本返回任务计划,转而寻求私营企业和学术界的支持,以寻求更经济、更快速的解决方案。据报道,该任务的总成本从2020年估计的30亿美元激增至110亿美元。
纳尔逊表示,美国不希望看到世界上唯一的火星样本是由中国航天器取回的。他提到,中国的天问三号任务将采取“即采样即返回”的策略,而NASA则通过更为复杂的过程来选择火星样本。
然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行星地质学家杨蔚表示,中国科研界将努力使天问三号任务的采样更加多样化。香港大学的行星地质学家钱煜奇也指出,中国的方法具有更高的可行性,并强调中国成功的月球取样返回任务表明,“即采样即返回”的方式同样能够解决重大的科学问题。
钱煜奇还提到,由于NASA的预算和其他限制,从火星上取回“毅力”号火星探测器收集的样本的任务可能会面临更多次的推迟。这一观点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在火星探测领域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