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最新动态中,圣湘生物近期宣布了一项重大收购计划,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据悉,该公司计划斥资8.075亿元现金,收购中山未名海济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简称“未名海济”)的全部股权。
未名海济作为一家专注于基因重组产品及生物制品研发与生产的企业,其核心产品包括人生长激素,具体分为短效粉针和短效水针两种。这一收购对于圣湘生物而言,标志着其正式涉足生长激素市场,同时也是其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圣湘生物2023年的营业收入约为10亿元,净利润仅为3.64亿元。此次收购金额相当于其去年净利润的两倍多,足见圣湘生物对未名海济的重视程度。然而,这一举动并未立即反映在股价上。1月13日,圣湘生物的股价虽然微涨0.3%,但整体市场反应较为平淡,收盘价为20.31元/股,市值约为118亿元。
根据公告披露的财务数据,未名海济在2023年实现了约3.5亿元的营业收入和4826.38万元的净利润。而在2024年的前5个月,其营业收入已达到2.08亿元,净利润3957.82万元。截至2024年5月31日,未名海济的总资产为3.62亿元,负债总额为1.03亿元。评估结果显示,未名海济的股东全部权益账面值为2.59亿元,但评估值高达8.1亿元,增值率达到212.64%。
圣湘生物对此次收购给出了明确的解释。一方面,这是为了响应国家关于儿童健康管理和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号召;另一方面,圣湘生物希望通过此次收购,结合其在体外诊断领域的优势与未名海济在生长激素领域的专长,进一步推动公司在“诊疗一体”战略上的布局。
收购协议中还包含了业绩承诺条款。乙方承诺未名海济在2025年和2026年的净利润将分别不低于1.4亿元和1.8亿元。若这一承诺得以实现,未名海济的年平均增速将超过50%,对圣湘生物的未来战略发展和经营业绩将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
然而,生长激素市场竞争激烈,金赛药业和安科生物作为该领域的两大龙头,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同时,国内多个省份已对短效生长激素产品展开了集采,未名海济的短效粉针产品也曾中选广东和福建省的集采。这些因素无疑增加了圣湘生物切入生长激素赛道的难度。
尽管如此,圣湘生物依然看好这一市场。他们希望通过收购未名海济,能够发挥在儿科感染领域的优势,深化儿科诊疗一体化发展,打造“儿童矮小症”专病品牌效应,为患儿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诊疗服务。
未名海济与未名系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15年,未名海济被北大未名集团收购,而北大未名集团又是未名医药的股东。未名医药的内部纷争也曾一度引起市场关注,但圣湘生物似乎并未受此影响,坚定地推进了此次收购。
圣湘生物的主营业务为体外诊断试剂、配套检测仪器等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在新冠疫情期间,该公司凭借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及仪器的销售取得了丰厚的利润。然而,随着疫情的结束,圣湘生物也开始寻找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圣湘生物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布局,包括呼吸道、妇幼、血源、测序等。根据2024年三季报,圣湘生物在前三季度实现了约10.33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3.24%;归属净利润为1.95亿元,同比下降34.8%。尽管净利润有所下降,但营收的增长表明圣湘生物在多个领域的技术、产品及市场布局正在逐步取得成效。
其中,呼吸道检测业务是圣湘生物业绩增长最快的一个板块。虽然具体营收数据尚未披露,但圣湘生物表示今年上半年呼吸道类产品的营业收入已与去年全年总额基本持平。这一趋势无疑为圣湘生物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