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备受瞩目的CES 2025科技盛会上,AI耳机与AI眼镜一同成为了观众瞩目的焦点,吸引了大量人流驻足体验。AI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AI耳机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成为了与AI眼镜不相上下的热门领域。
目前,市场上已经涌现出众多AI耳机品牌,涵盖了手机厂商、专业音频品牌以及互联网大厂和科技公司。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4家品牌的AI耳机在市场上销量稳定,且功能完备。这一现象的背后,有着两大关键因素。
首要因素是真无线立体声(TWS)耳机的普及。自2016年苹果推出AirPods以来,有线耳机逐渐被市场淘汰。近年来,户外活动的增加进一步推动了无线耳机的普及。据Canalys数据,2024年第三季度,TWS耳机出货量达到9230万台,同比增长15%。小米和华为在全球市场的年增长率均超过50%。然而,市场格局相对分散,苹果以21%的市占率位居榜首,AI技术的加入或将改变这一现状。
另一大因素是语音交互技术的成熟。随着大语言模型发展至GPT-4阶段,语音交互的准确性和可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相较于智能音箱时代需要先唤醒再对话的繁琐流程,AI耳机的语音交互体验更加流畅。基于这两点,2024年下半年,多个品牌发布了新款AI耳机,业内人士预测,2025年AI耳机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入局AI耳机的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派别。第一派是以华为、小米、三星为代表的传统手机厂商,他们的AI耳机往往与手机销量绑定,通过AI耳机唤醒手机中的智能体,实现导航、翻译等功能。第二派是专业音频品牌,如飞利浦和纽曼等,他们接入外部公司的大模型或自研模型,通过耳机连接APP实现翻译、录音转译等功能。这类耳机功能性强,销量可观。第三派是互联网大厂和科技公司,他们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通过AI耳机将服务延伸至日常陪伴等场景。
与传统无线耳机相比,AI耳机在会议、商务等特定场景中扩展出了翻译和语音转录功能,部分耳机还能连接语音助手。然而,这些功能并非完美无缺。耳机行业从业者指出,尽管AI耳机在体验上有所优化,但仍存在不够智能、依赖手机等问题。价格高昂、AI体验不如预期以及部分耳机为强调功能而牺牲音质等问题,也让消费者在购买时犹豫不决。
AI耳机的普及还面临着用户习惯的挑战。目前,人们普遍认为戴上耳机意味着“免打扰”或“在休息”,在办公室或出差时戴上耳机是为了隔绝噪音。而AI耳机试图创造“AI语音”陪伴的新场景,但用户往往不习惯戴上耳机后自言自语,也不习惯凡事都要问AI。为了达到“陪伴”的效果,很多AI耳机都做成开放式,虽然佩戴舒适但隔音效果不佳,在嘈杂环境中使用体验较差。
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人对AI耳机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消费电子赛道投资人认为,AI耳机比AI眼镜更能培养起用户日常用AI的意识。只要AI足够好用、回答足够有用,和AI随时聊天的习惯会慢慢培养起来。同时,AI耳机行业虽然不会出现颠覆式创新,但行业份额会向价格带两端靠拢,要么白牌、要么大牌。
在这个过程中,手机厂商最具优势,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操作系统有不同层级的把控能力。而最尴尬的是传统音频品牌,他们的耳机产品此前靠音质和设计卖得并不便宜,但在AI功能上转型较慢,显得产品比较鸡肋。不过,讲AI故事确实为耳机行业的未来带来了一定的想象力,比如软件端的收费以及AI功能应用场景的拓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