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hatGPT和生成式AI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大学生群体成为了这一技术浪潮的深度用户。他们不仅在课堂学习和科研探索中频繁使用AI工具,甚至在情感慰藉方面也离不开AI的陪伴。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讨论:AI时代,人是否发生了变化?
近期,硅谷101创始人兼播客主理人泓君邀请了四位来自不同学术背景的学生嘉宾,分享他们与AI共生的日常体验。这四位嘉宾分别是:纽约大学本科应用心理学学生、东非卢旺达AI创业者侯泰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会计硕士、AI产品爱好者陈浩楠;NYU神经工程博士后、脑机接口项目创始人王冉;以及NYU经济与哲学专业学生、NYU华人创业社群主席左曜诚。
讨论中,嘉宾们提到了一些有趣的发现。例如,MBA学生相比年轻学生,在如何高效使用AI工具方面显得不够熟练,他们更依赖于ChatGPT,却往往忽视了其他高级功能。一些学生甚至每天花费五六个小时与AI对话,形成了高度依赖的习惯,甚至会将各个模型的token用尽。同时,传统搜索引擎如Google的使用率大幅下降,学生们更关注搜索结果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在谈到AI对学业的影响时,嘉宾们表示,尽管AI工具提高了学习效率,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陈浩楠提到,有研究显示,使用AI工具的学生在数学成绩上表现较差。侯泰羽则分享了自己在法学院学习时的经历,他表示,尽管当时使用AI工具写出了高质量的论文,但现在却很难再写出同样水平的作品,因为AI削弱了人的逻辑思考能力。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AI工具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侯泰羽表示,他几乎90%的学习生活都依赖于AI工具。从定制教材解读、期末复习计划,到论文润色和学术严谨性检查,AI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特别提到了GPT Zero这款软件,可以检测论文的AI撰写程度,帮助他进行针对性的修改。
左曜诚则表示,他在写论文时并不会过度依赖AI工具,而是主要用它们来检查语言和内容问题。他认为,离开AI工具虽然会降低效率,但并不会让他感到极度不适应。
陈浩楠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对AI在数理课程和编程方面的帮助表示了高度认可。他提到,在计量经济学课程中,AI可以帮他一步步推导公式,解决了他看录播时遇到的麻烦。在编程课程中,他利用Claude等AI工具辅助编写代码,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王冉作为神经工程博士后,对AI在科研中的应用持谨慎态度。他认为,目前AI还无法完全替代人类在科研创新中的作用,但在一些流程环节中,AI确实能提供很大帮助。例如,在文献调研和文章撰写过程中,AI可以加速他对领域的了解,提高写作效率。
嘉宾们还讨论了AI陪伴类工具的发展。陈浩楠将AI陪伴产品分为严肃陪伴和非严肃陪伴两类,前者主要用于情感疏导和心理治疗,后者则更偏向于陪聊和恋爱模拟。他认为,这些产品虽然满足了用户的某些需求,但也存在道德风险和沉迷问题。
通过这次讨论,我们可以看到,AI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如何合理利用AI工具,避免过度依赖和沉迷,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