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人张潮在其著作《幽梦影》中,以“月”为喻,生动描绘了不同年龄阶段读书的心境与收获。他写道,少年时期读书,仿佛是从缝隙中窥探月亮,只见一斑;中年时,则如庭院中仰望明月,虽已把握整体,但视角尚显局限;老年读书,则如同站在高台之上赏玩月亮,能自如取舍,尽享其精华。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人少年时期便能跨越“窥月”阶段,直接达到中年甚至老年的“庭中望月”或“台上玩月”境界。这一现象,归根结底,源于他们的悟性极高,顿悟较早。这些人在智力上拥有过人之处,仿佛天生便站在了人类智慧的起跑线前沿。
但这样的天才毕竟只是少数,多数人需要通过时间的积累和阅历的增长,逐渐领悟书中的深意。张潮所言的“阅历深浅”,正是以时间为代价换来的。然而,即便阅历深厚,也未必能带来眼界的宽广和智慧的增加。年岁增长,并不等同于智慧的增长,有时甚至会让人在新领域中做出愚蠢的决定。
对于那些在读书上遇到困难的孩子,或许我们不必过于强求。正如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些孩子的读书缘分或许并不在于书本本身,而在于其他领域。读书与成功、赚钱、聪明之间,并不能简单划等号。但不可否认的是,要把书读好,确实需要一定的悟性。
在读书这件事上,大器晚成并不常见。更多的是那些随着阅历增长而逐渐领悟的人,虽然可能错过了最佳时机,但他们的努力仍然值得肯定。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勤学苦读并不能完全弥补天资和悟性的不足。有时候,埋头苦干却毫无收获,或许意味着我们需要换个方向,寻找更适合自己的道路。
历史上,各行各业都有不少成就斐然的人,他们并非都拥有过人的天资和悟性。相反,许多人凭借勤奋努力、坚持不懈,以及运气的眷顾,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告诉我们,读书和成功并非完全取决于天资和悟性,更重要的是持续的努力和正确的方向。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和道路。不必盲目追求早熟和顿悟,也不必因一时的不顺而灰心丧气。只要保持持续的努力和正确的心态,每个人都有可能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