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来自荷兰调查机构的2017年研究显示,全球范围内对于外星生命的存在抱有浓厚兴趣。这项调查覆盖了24个国家和地区,共有2.6万名受访者参与。结果显示,超过60%的人相信外星生命的存在,而接近47%的人甚至认为宇宙中存在由外星智慧创造的文明。这一数据引人深思,调查机构认为,近代科幻作品如小说和影视剧的兴起,可能激发了人们对浩瀚宇宙的好奇与向往。
然而,尽管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至今已近70年,科学家们仍未能找到确凿的证据证明外星生命的存在。这一困境催生了著名的费米悖论:既然宇宙中存在比地球历史更悠久的星球,如果外星文明真的存在,他们的科技理应超越人类,但为何至今没有发现他们的踪迹?
在这样的背景下,NASA发射的新地平线号探测器为人类探索宇宙带来了新的希望。2006年1月19日,新地平线号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踏上了前往冥王星的漫长旅程。它的使命不仅限于冥王星,更肩负着向太阳系以外更广阔宇宙探索的重任。
经过长达9年的飞行,新地平线号于2015年7月14日成功飞掠冥王星,并在此期间拍摄了大量珍贵影像。2018年,当这些影像数据传回地球时,一组有趣的图像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在这些放大的照片中,似乎有一只巨大的“蜗牛”在冥王星表面爬行,身后留下一条长长的轨迹,与蜗牛爬行后的黏液极为相似。更令人惊讶的是,在其他几组相同位置的摄影中,“蜗牛”的位置竟然发生了变化,表明这个观测对象正在移动。
这一发现是否意味着冥王星上存在生物?科学家们很快否定了这一猜测。根据照片比例计算,这个所谓的“蜗牛”如果真的是生物,其大小将堪比一座山,这在平均气温低至零下173摄氏度的冥王星上几乎是不可能的。经过深入研究,学者们揭示了真相:照片上的“蜗牛”其实是冥王星上常见的“冰山”,这些冰山由低温下凝结的固态氮构成。冥王星内部的高温地质活动导致氮在固态和液态之间不断转化,内外温差的不同形成了这些游走的“冰山”。
新地平线号还在距离冥王星1400公里的地方拍摄到了著名的斯普特尼克高原,这一发现见证了冥王星上的地质变化。如今,新地平线号已经迅速离开了冥王星,继续其前往柯伊伯带的旅程。在那里,它是否会为人类带来更为惊人的发现,仍然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