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购房观念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变。曾经,买房几乎成了人们追求稳定生活的代名词,特别是在为了结婚或孩子教育的情况下,购房更是被视为不可或缺的选择。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多数人在面对购房问题时,往往会给出截然相反的答案:不买。
回溯十年前,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那时,房价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路飙升,许多人不惜倾尽所有,甚至借助高杠杆,只为在这场财富盛宴中分得一杯羹。中介、房地产商以及投资客们,他们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精准地抓住了时代的脉搏,成功地在房价上涨的浪潮中实现了财富自由。
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为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GDP的飞速提升到人口数量的显著增加,再到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和工业产值的飙升,这些数据无一不昭示着一个高增长时代的到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居住空间的需求急剧增加,基建、城区、住宅等不动产价格随之水涨船高,大基建时代应运而生。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周期性。当增量达到顶峰,拐点也就悄然而至。疫情的突然爆发,成为了打破房价上涨神话的催化剂。GDP增速下滑、房价开始回落、新生儿数量持续减少,这些宏观数据的变化,无一不预示着城市化、人口以及不动产价格拐点的到来。
近年来,房价的普遍下跌,尤其是在人口净流出的县市,跌幅更为显著。曾经被视为优质资产的房子,如今却成了烫手的山芋,流动性差、变现难。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房地产市场的兴衰更替,更折射出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
在后城市化、后工业化和后房地产时代,投资逻辑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随着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加剧,空间资产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而时间资产则开始崭露头角。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保险等流动性好、能跨越时间的资产,成为了新的投资热点。
日本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在经历了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的破灭后,日本老百姓的资产配置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动产的持有比例大幅下降,而存款份额则逐渐增加。这一转变,不仅是对泡沫危机的应对,更是对未来经济不确定性的防范。
同样地,中国也在经历着类似的转变。近年来,中国老百姓的存款规模持续攀升,而房价、车价以及大宗消费品的价格却在下跌。面对资产荒的困境,人们开始更加注重资产的稳定性和保值性。国债、保险等能够提前锁定收益的资产,成为了新的投资宠儿。
在未来的资产配置中,时间资产的稀缺性将愈发凸显。投资养老、医疗、教育以及高新科技等能够跨越时间、穿越牛熊的资产,将成为明智的选择。同时,保持资产的流动性,跟随时代的大势,也是实现资产保值、升值的关键。在负债端,通过债务置换等方式降低利息支出,也是提升财富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