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深入,羽绒服再次成为消费者热议的话题。今年的羽绒服市场,不仅因“含绒量0%”、“以丝代绒”等质量问题引发关注,更因价格飙升而让不少消费者直呼“高攀不起”。
近年来,羽绒服价格似乎成了每年冬季的热门讨论点。从最初的追求性价比,到后来的认同“一分钱一分货”,再到如今面临的“便宜的不敢买,贵的买不起”的困境,消费者仿佛被各大品牌卷入了一场价格“服从性测试”。加拿大鹅、Moncler等国际高端品牌受热捧,波司登、高梵等国产品牌也紧随其后,纷纷推出高价产品。
波司登作为曾经的“国民老牌”,如今已悄然蜕变,成为了高端羽绒服市场的代表。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波司登的首家品牌概念店——登峰,以其极地展览馆般的设计和冰川雪山的沉浸式布景,吸引了众多目光。店内高价羽绒服更是让人咋舌,其中不乏万元以上的款式。不少消费者感叹:“波司登什么时候变得这么高端了?”
事实上,波司登的高端化之路始于2018年。彼时,波司登面临着营收下滑、品牌老化等问题,急需寻找新的突破口。加拿大鹅的进入,为波司登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填补国产品牌在高端羽绒服市场的空缺。于是,波司登毅然踏上了高端化征程,推出了定价超万元的“登峰”系列,成为首个尝试万元价格带的国产羽绒服品牌。
波司登的高端化策略并非一帆风顺。为了打透消费者心中的高端品牌形象,波司登投入了大量资源。从四大时装周的频频露脸,到与国际著名设计师推出联名款,再到签约一线明星作为品牌代言人,波司登的营销组合拳可谓不遗余力。然而,高昂的营销成本最终转嫁到了产品售价上,导致波司登的羽绒服价格一路攀升。
尽管波司登在高端化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消费者对此并不买账。在波司登天猫旗舰店中,销量排名前列的产品售价均低于300元,而高端线的产品销量则相对惨淡。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近8成的中国羽绒服消费者愿意接受1200元以下的价格带,愿意花费超4000元购买羽绒服的消费者仅占4%。
羽绒服价格的飙升,除了品牌高端化的推动外,还与羽绒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有关。然而,对于波司登这样的品牌来说,原材料成本并非决定售价的唯一因素。波司登旗下羽绒服产品近70%的毛利率表明,品牌仍有利可图。因此,不断提价或许更多地是出于增长动能的缺乏。
在波司登品牌转型的过程中,营收规模确实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主品牌“波司登”羽绒服板块的营收增速却呈逐年下滑趋势,直至最近一个财年才实现明显提升。同时,品牌羽绒服业务板块的毛利率也出现下滑,这不禁让人担忧涨价带来的增长势能是否正在减弱。
面对高价羽绒服,消费者并非全盘接受。在哈尔滨等地,一些平价羽绒服品牌如骆驼、鸭鸭等反而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捧。这些品牌以实惠的价格和不错的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对于波司登来说,在继续巩固高端化之余,或许也应该考虑如何平衡高端市场和大众市场的需求。
波司登并未完全放弃大众市场。旗下雪中飞、冰洁两大平价品牌在近期的业绩中表现出色。然而,与鸭鸭等专业羽绒服品牌相比,雪中飞和冰洁的品牌认可度和市场份额仍有待提升。如何在高端市场和大众市场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是波司登未来需要面对的挑战。
尽管波司登在高端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资本市场对其信心并未随之增长。市值较巅峰时期已蒸发近300亿港元。这或许意味着,仅仅通过涨价和高端化并不能完全支撑起波司登的未来。
对于更多普通消费者来说,羽绒服的穿着场景并非巴黎时装周的T台秀场或遥远极地的冰川雪峰,而是日常生活中的通勤之路。因此,如何在保证品质的同时,让羽绒服更加贴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或许才是波司登等羽绒服品牌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