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末,动力电池产业正步入一个崭新的转折点。一方面,以领军企业为主导的产能扩张项目纷纷启动;另一方面,以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技术电池项目迅速提升产量。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增长后,动力电池产业正积极探索新的增长点,同时不断涌现出新的应用领域。据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透露,动力电池行业的产能扩张正逐渐从全面扩散向头部集中转变。当前,行业低端产能过剩,而高端产能的利用率有望逐步回升。随着产能集中度的提升,动力电池与市场需求的结合将更加紧密,为新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领军企业加速产能扩展成为下半年的关键词,且此次扩产的主角更为明确。12月10日晚,宁德时代宣布与Stellantis合作,在西班牙兴建电池工厂,总投资40.38亿欧元,年产能50GWh。这将是宁德时代在欧洲的第三个生产基地。宁德时代洛阳基地的首条电芯生产线也已正式投产,四川的时代吉利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也完成了扩能计划备案。
比亚迪也在积极行动,7月8日宣布与深汕特别合作区签约,投资65亿元建设电池pack线及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工厂。赣锋锂业与中创新航也在今年三季度签署了新项目。据盖世汽车统计,今年三季度,动力电池企业在国内外新投建项目达25个,总投资超991亿元,规划产能超281GWh。
与往年的大规模投资不同,这一轮扩产的行业分化更为显著。高工产业研究院指出,2023年扩产主体多为二三线企业,而2024年,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加速扩产。这主要得益于行业价格战下,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优势与二三线企业的业绩分化加剧,资金充足,有更强的扩产能力。
在投资规模上,也呈现出新的变化。2024年1至10月,百亿级项目仅有3个,投资金额在10亿元至49亿元的项目占比最高,超过三分之一。在行业调整期,企业投资决策更加谨慎,扩产动机减弱。
关于扩产的可持续性,业界意见不一。有观点认为,在整体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头部企业不太可能继续加速扩产。解决产能过剩的主要方法是拓宽市场和提升技术能力。从新能源车企的角度来看,为了保证产品竞争力,会优先选择头部电池供应商。因此,头部企业的扩产将成为行业趋势。
在动力电池产能结构性调整的同时,为应对市场竞争,固态电池、大圆柱电池、快充电池等新技术发展势头强劲。固态电池再次成为市场热点,多家车企和电池厂加快布局固态电池研发,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日产计划2024年内启动试点工厂,丰田、宝马等计划于2030年实现量产。宁德时代增加了对全固态电池的研发投入,欣旺达也完成了实验室验证。
钠电池、大圆柱电池等技术路线也传来产业化消息。多家公司宣布钠离子电池量产。新技术的发展基于锂电产品的痛点,如快充、长续航、安全性等,促使行业不断创新,寻找更优解决方案。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宽,不同的产品将有不同的市场空间,如钠电池在储能、两轮电动车市场潜力巨大,固态电池在动力电池市场的空间将逐步打开。
动力电池企业还在积极开拓新的应用场景。宁德时代宣布与峰飞航空签署合作协议,投资数亿美元,布局民用电动载人飞机市场。据调查,随着飞行汽车、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发展,固态电池有望成为低空飞行载具的主流电池技术,预计2030年全球低空飞行市场对固态电池的需求将达到86GWh。
新的应用场景需要新型电池,而新型电池也需要新场景带来的市场。新兴市场包括换电、特种动力、eVTOL、机器人等。动力电池与应用场景的关联度不断提升,企业亟需新的应用场景来打开市场增量空间。专家表示,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应用场景将不断延伸。头部企业在积极推动多元场景的电动化,如船舶市场、工程机械市场等。对于处于调整期的企业来说,提升产品品质、强化新技术研发、拓展新应用场景是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