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11月25日电(记者何丰伦)聚焦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重大任务,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积极推进能源电力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推动成果转化,赋能未来发展,成为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
攻关能源电力领域前沿技术
近年来,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积极发展与新能源配套的储能、充电、输电等前沿技术,全力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先进技术高标准示范地。
今年5月,由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投资建设的全国首个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伏林钠离子储能电站在南宁投运,为新能源稳定利用提供了“新方案”。
图为广西南宁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马华斌 摄)
为方便新能源车主出行,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持续推动充电技术和模式迭代升级,目前4个液冷超充站已实现“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的充电速度。在南宁五象基地、柳州城区、河池东兰等地建成11个综合能源站,提供多样化能源补给方案,并开展车网互动、无线充电等实践探索。在柳州试点导轨式共享移动充电技术,实现充电设施灵活布局和高效利用。
超充技术在货运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2023年5月,南方电网在梧州-贺州207国道沿线建成广西首条电动重卡超充走廊。投运以来,超充走廊累计提供充电服务超4万次,累计充电量超637万千瓦时,有力推动了广西物流运输绿色低碳发展。
在输电方面,南方电网发布的输电人工智能大模型已在广西实现规模化应用。该模型可同时进行30类输电缺陷的识别,识别效率比人工提升6倍,平均缺陷识别率达91.24%,达到电力行业领先水平。
制度建设助力科研成果转化
技术创新“开花结果”离不开制度的“土壤环境”。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通过激励容错并重、倾斜科研资源、搭建创新平台等多种手段,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智能无线充电无人机和机巢受到关注。机巢可对无人机进行智能无线充电,满电状态下无人机可完成5公里以上的电网线路巡检。
这款产品由南方电网广西电力科学研究院科研工作者陈绍南牵头研发。在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有很多像陈绍南这样担当重任的青年科研人员。完善的激励和容错机制、权责清晰的科研管理体系,让他们可以心无旁骛地钻研技术。
据了解,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通过建立“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同步引育机制,用好“人才+项目”培养模式,倾斜资金、团队等资源,促进人才按需匹配、跨域流动,推动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创新部总经理李林介绍说,公司积极搭建省部级创新平台,建立“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联合实验室运行机制,创新应用“团队+项目、平台、成果、人才、示范区”模式,实现科研团队与创新要素的有效聚合。
在这一机制助力下,南方电网无线传能联合实验室取得多项突破,如建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试验车道、60千瓦电动汽车移动式无线充电示范工程,研发出国内首套35kV电力杆塔无线供电成套设备等。
打造产学研用融合生动实践
今年9月,桂林零碳绿电联盟成立,这是我国能源电力领域致力于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产、学、研、用融合的公益性组织,由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联合60余家国内外绿电产业相关单位共同组建。
发挥电网企业平台优势,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积极与清华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产学研用合作,为发展蓄积更多动能。
全国首个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的建成投运,就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成果,为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大范围应用提供了实证支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勇胜表示,这不仅是储能技术的前沿突破,也是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间紧密合作、协同创新模式的生动实践。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产、学、研、用各方合作,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推动能源电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