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教授:预计2026年,中国将面临有史以来的一次长时间房价暴涨

   时间:2024-11-06 20:00:05 来源:性感男神作者:胡颖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当前这个楼市风云变幻的时刻,很多人对买卖房子,始终难以决断,尤其是看到近期李嘉诚7.6折抛售北京楼盘以后,对于市场来说,更是增添了几分复杂性与思考的空间。

接下去市场该如何?如今可是众说纷纭!不过,近期一位高校经济教授发表了观点,更是让一部分人躁动不安。

该教授的原话是这样的:很大概率,中国将面临有史以来的一次长时间房价暴涨。

在他看来,预计2025年房价将开始上涨,2026年将开始暴涨。之所以后面会进入房价长时间暴涨阶段,他主要从供应和需求角度做出分析的。

这位教授讲到,即将迎来房价暴涨的原因有多个方面:

首先,在供给方面,伴随着开发商的转向,将来房子的供给会大量减少。

其次,人口不是决定买房的因素,需求端官网和能耐终将达到极限,这是人性使然。

总之,用他的话来讲:伴随着开发商供应规模的减少,被压抑的需求就会激发出来,叠加政策的支持,到那个时候,房价想不涨都难。

而且,这位教授的预测还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从该文高达1万+的点赞量来看,一目了然!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支持这一观点呢?其实很显然,这两年的政策支持方面确实很给力,比如,当前存量房贷利率已经降到了3.3%,刚需群体购房甚至最低贷款利率只要3%附近,而且不论是首套房还是二套房,首付比例也降到了15%。

再叠加购房补贴,一些地区也开始了拆迁货币补偿,加上一些政策支持,比如10月的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住建部长提到的,“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

反正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利好政策可以称得上时前所未有!让一部分人身心市场将迎来大反转,也就无可厚非了!

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点,这些措施的目的并不在于促进房价的暴涨,而是为了消除当前楼市的库存,毕竟库存压力较大,确实需要时间去消化。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消息,截止4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45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7%。

另外金融界消息,1-9月,房企拿地信心增加,一二三线城市成交住kl1.kalao1.pro宅用地617宗,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3948.31万平方米,环比上升31.24%,同比上升8.89%

单从这两个数据就为我们说明了一点:库存压力大,但是房企并没有停止建房!

所以可以很肯定的说要消化这些库存,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另外,也有支持者拿出更多客观依据,来证实这位教授预测的房价上涨:

①老美已经开启降息周期,资金回流国内预期较好。在这个趋势下,将利好国内各行业的发展,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经过大幅度调整以后,这一领域将成为这些资金锁定的目标。

当然,还有国外分析师也支持这位教授的论断,瑞银分析师Lam预判,明年的kl3.kalao1.pro某个时候,中国的住房供应和需求将恢复到历史平均水平。

②压缩土地供应。

住建部提出“以人定房”,说白了就是控制土地供应,甚至在一段时间内不供应土地。

叠加上面讲到的“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

意味着房子供给减少的同时,还将有拆迁户群体提高购房需求。这也将为楼市去库存创造了良好环境。

③大力挖掘住房需求。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情况,到目前,我们还有2亿农民工在k551.kalao1.pro城里还没住房,住房需求巨大。

所以,发改委则表态,“下一步要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这些都将给楼市需求、房价,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不过我们觉得,再感性的意愿,都不能掩盖客观的事实:

1.人口已经进入天花板状态。2023年我国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死亡人数比新生人口多出了85万人。这也说明,14亿人口已经达到了一个天花板状态。

2.住房面积天花板。目前人均41.76平方米的住房面积已达到一个天花板状态。

3.城镇化率天花板。如今的城镇化率已经高达65%,后续进程将放缓。叠加近年来,国内人口出生率也开始出现持续性下降,老龄化却在这一趋势下出现了不断增长。

足以表明,住房市场需求将继续下降,大局已定!

不过,考虑到不同城市的人口流动趋势,一二线城市因其产业优势,更具人口虹吸效应。

这也预示着,未来房价的分化,将在城市与城市之间愈发明显,一线城市因其客观优势,更可能企稳回涨,长期战胜通胀;但是三四五六线地区却因其人口外流,持续稳中有降。

而对于当前的购房者来说,优选大城市、核心区、好物业的好房子,才是最稳妥的!你说呢?

侵权联系必删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