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为什么说太空旅行最难的不是技术

   时间:2024-11-06 19:02:41 来源:九派新闻作者:陈丽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地时间2022年4月7日,Space Perspective 公司展示了宇宙飞船“海王星”的外观,这是一种用于太空旅行的漂浮舱。图/cfp

文 | 房超(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与光电学院双聘教授,国家实验室首席战略研究科学家)

本文由作者参加“九派圆桌”直播讨论《上天旅游》时的发言整理而成,发布前经作者审阅。

上太空旅游,最重要的是做好心理建设

关于太空旅行,如果算上想象的过程,时间非常早。古叙利亚人大概在 165 年写过一个故事,大意是说一群人过直布罗特海峡的时候,被一个大风卷起来,经过了七天七夜就飞到了月球。后来这些情节都出现在科幻小说里,大概是在 17 世纪左右,英文的文学作品叫《月球上的人》,讲一个人到了圣赫勒拿岛,被一群大鸟带到月球上。

后来的想象越来越有科学的味道,1840 年,作家爱伦坡写了个故事,说的是用热气球送向月球,相对比较成熟的是凡尔纳在1865 年写的作品,他想象一群人站在一个巨型的大炮里面,让大炮将他抛射出去,就送往了月球。再后来人类能发射人造卫星,比如 1957 年的斯普蒂尼克,苏联在 1961 年将加加林送上太空,才把科幻变成可以实现的太空旅行。

世界上有人做到了,不代表大众可以上天,普罗大众太空旅游,需要面临两类难题,一类是物理的难题,包括相关装备的研制,如研制航天器,里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比如发射、飞行、返航等等。这也是一直从事航天工作的科学家,或者说科技工作者一直在做的工作。民营企业或说是国家队,做的工作都是类似的,都希望航天装置能够更可靠、更稳定的运行。

更重要的问题是心理。

如果一个人上太空,要经过很多训练,这依然可以归纳到物理问题,包括加速度的训练,人类一般只能忍受一个加速度,但一个亚轨道飞行,能有三个加速度这么大,这时候心理建设就很重要,你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到了一个新域,这个域就是另外一个空间,你原来理解的生活习惯规律可能在那都不大适用了,你到达了一个从所有从来没有生活过的空间,你打算怎么生活?哪怕只是几分钟、一小时。

不过,人类对新域的向往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太空旅游的吸引力,哪怕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在新域里可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东西。

虽然模拟计算仿真已经非常成熟,很多在其他空间里的行为或物理规律,可以去模拟计算,也可能得到的结果我们认为还不错,但原知此事需躬行,我们也必须去看看真成什么样,到了太空旅行,很可能原来我们觉得根本不能想象的,或者是仿真做出来的结果觉得很真实的,到了那,一实验,发现完全就不是那么回事。这个提供的更多是一种情绪、情怀价值为主,印证有趣的思想,有趣的思考、有趣的发现为辅的吸引力。

太空旅行更应该制定好游客参与标准

一个东西的价值或者估值,有很多种算法,一种是成本收益,一种是它的不可替代性,太空旅游的不可替代性是非常强的,不像潜水、滑雪有其他东西可以替代,它的失重体验是无法替代的。

当然在地球上也能感受到失重,最常见的一种例子就是坐电梯,加速上升、减速上升、加速下坠,人在其中都会有失重、超重的感觉。但可以想象一下,这种失重你是不是很喜欢呢?电梯掉到底下的时候,有生命的危险,人会很恐惧,但在亚轨道感受的失重,至少没有恐惧。

太空旅行更准确地应该叫做普通人去体验航天技术,后续更该做的是真正制定可以参与旅游的客观标准,这些标准相比科研人员的要求,应该要低、要宽,应该有一个非常详细的指南,什么样的人可上,什么样的人不能上。

举个例子,我去死海游泳,导游讲解得就非常详细,问我身上有没有伤口,有没有痔疮,没有的话就可以下水,否则会很疼。他们把健康要求弄得非常细致,游客可以根据这个条件选择去或者不去。

太空旅行如果有了这个标准,我认为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旅行,它毕竟是一个娱乐项目,上去以后是要有更好的情绪价值的,如果我们上去之前都被选了又选,挑了又挑,那你不妨挑我去做科研了。

太空旅行难在设计出一套优秀的旅游体验方案

关于太空的旅游开发、旅游体验设计,我认为这是当前太空旅行最应该考虑的问题。什么是一个满足大家需求的太空体验?现在没有定论,能做定义的人非常少。

一些人上过太空,他未必能定义,你问他,上太空好不好玩?他说可以做很多实验,这些显然不能够定义一个优秀的太空旅游方案。因为我们不可能在上面待那么长时间,不可能全方位、无条件地保障在上面开展这样多的活动。

因此制定一个方案非常非常难,按照一般的规律,如果对一个行业或者产业没有非常长时间的旅游以外的相关的日常研究工作,很难谈论一个东西的旅游价值。你问住在九华山的居民,这个山里面怎么玩好玩?他们可能在山里住了一辈子,但不知道怎么玩好。他们对这个东西没有感觉,只有那些既在山里生活过的,又是专门从事旅游行业的,跑过很多名山大川的人,才能设计出相应的完美的方案。

航天、商业航天,到底要把它打造成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放松、愉悦的模式?这是值得讨论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太空旅行的价值和成本可能仅仅是一个非常小的问题。

有人期待太空旅行能有一次零门槛参与的一天,实际上我觉得这一生可能看不到零门槛参与,事实上,所有旅游类的活动都做不到零门槛参与。爬个山、潜个水、滑个雪,对身体要求还是挺高的。我上次陪小孩玩蹦床就把脚给扭了,我发现我连蹦床都玩不了了。我们应该追求对一些人群能够有一个相对比较友好的顺畅的参与方式,保持在一定规模就够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