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期,网络上流传着大量假冒雷军发言的视频,内容涵盖堵车、调休、游戏等热门话题,言辞激烈且不乏粗俗之语。然而,真相是这些发言并非雷军本人所言,而是借助AI配音技术制作而成。目前,相关平台已开始逐步下架这些虚假视频。
自古以来,虚假信息便层出不穷。如今,在人人皆可发声的时代,信息与新闻的界限愈发模糊,真假难辨的消息与汹涌的情绪交织,使得舆论场波谲云诡。
如果说过去的造假只是初级阶段,那么AI技术的发达则开启了深度伪造与低价量产的新纪元。换脸、换声、换动作,无所不能;文生文、文生图、文生视频,无中生有。当定制整套虚拟形象只需几千元,当寻常软件能分分钟生成一批内容详尽、真假难辨的文章,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假信息的激增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无论是政要官员、商界精英还是明星歌手,都无一幸免。流水线式的造假不仅侵犯隐私、混淆公众认知,更潜藏着巨大的风险。《2024人工智能安全报告》显示,2023年基于AI的深度伪造欺诈增长了3000%,仅今年上半年,AI诈骗案的案值已超过1.85亿元。
信息最终作用于人,传播媒介的迭代总会对受众产生深远影响。技术进步带来了“信息的洪流”与“选择的苦恼”,这也要求人们具备基本的媒介素养,对于网络热点及吸睛信息,不可盲目相信、轻易转发。更需有意识地优化媒介使用策略,平衡信源、打破“茧房”,改善“信息偏食”、拒绝“偏听偏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