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23日消息,当前,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在于出口的强劲表现,然而,投资和消费增速的放缓仍然构成了经济增长的拖累因素。近期,越来越多的观点开始呼吁,需要采取更加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
在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浦山基金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接受了第一财经记者的独家专访。他指出,由于今年上半年消费增速明显低于2023年,同时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大幅下降,为了实现今年的GDP增速目标,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相较于2023年应有大幅提升。然而,所需的基础设施投资资金与今年的财政预算资金之间存在较大缺口。为了弥补这一资金缺口,除了加快特别国债的发行速度,还应考虑进一步增加国债的发行规模。
据ITBEAR了解,国内学界在是否应该采取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有效需求这一关键问题上已基本达成一致,但在如何具体刺激有效需求方面仍存在明显分歧。部分学者主张刺激消费,认为中国当前投资过度且投资效率不足;而余永定等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中国还应依靠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来启动经济。
2024年9月5日,余永定在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上发表演讲,就应对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最新数据显示,按人民币计价,中国8月出口同比增长8.4%,进口增长同比持平。2024年前八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28.58万亿元,同比增长6.0%,出口成为当前经济的亮点。然而,投资和消费这两大经济“引擎”仍有待提升。2024年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37万亿元,同比增长3.5%;受制于房地产投资下滑,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仅为3.6%。
余永定表示,粗略估计显示,消费和投资在GDP中的占比高达97%-98%,而净出口的占比仅为2%-3%。即使出口表现亮眼,其对GDP增速的贡献也仅为0.1%左右。因此,进一步刺激有效需求至关重要,而关键在于加大投资力度。他认为,考虑到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仅靠拉动消费很难持续明显提振经济。去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82.5%。如果用1-7月社零消费的增速来代表最终消费的增长,那么全年消费对GDP增长的预计贡献仅为2个百分点左右。
为此,余永定提出,中国政府应以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和公共投资为突破口,创造“挤入效应”带动各个领域的企业投资,特别是民间企业投资。他认为,经济增速的提高将带来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收入预期的改善,从而提升居民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增加将弥补总需求不足的缺口,缓解低通胀压力,并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使中国经济保持5%-6%的年均增速。
对于增加基建投资可能带来的基础设施项目饱和、投资效率低下以及加剧产能过剩等担忧,余永定表示,中国是世界上基础设施建设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在许多领域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是超前的。但同时也应看到,中国仍有大量可以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除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外,还包括“新基建”以及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等领域。
余永定强调,基础设施投资首先应考虑的是社会、经济效益,而不是利润和现金流。由于基础设施投资的非盈利性,中央政府应承担为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主要责任。他认为,总需求不足、就业不充分本身是最大的浪费。事实上,投资效率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而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有利于经济整体效率的提高。
针对如何弥补财政预算资金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巨大缺口以及国债、地方债发行速度慢于预期的问题,余永定建议加快项目储备和国债发行。他认为,当前有两个重点投资方向:一是城市更新和乡村建设;二是新兴产业培育。同时,他呼吁加快特别国债的发行,并考虑进一步增加国债发行规模以弥补资金缺口。
余永定表示,当前除了政府储备项目外,还需要一揽子政策包括财政、货币刺激计划来提振市场、投资者和公众的信心为明年经济的较好增长打下基础。
关键词:#中国经济# #基础设施投资# #财政政策# #有效需求# #国债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