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股份(600201.SH)最新披露的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业绩实现显著突破。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达4.23亿元,同比增长17.76%,环比增幅达57.78%;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激增116.4%,环比大幅增长728.31%;扣非净利润8264.68万元,同比增长113.56%,环比增长408.1%。盈利质量指标方面,公司毛利率提升至56.28%,同比上升3.02个百分点,环比上升7.03个百分点;净利率达23.77%,同比提升10.78个百分点,环比提升30.68个百分点。
在机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公司董事会秘书顾睿远表示,尽管面临口蹄疫疫苗等核心产品价格下调压力,但通过优化产品结构与提升产品品级,公司成功实现大单品销量稳健增长,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保持行业领先。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宠物板块与国际业务已成为驱动公司增长的新引擎。
从产品表现看,开源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猪用口蹄疫疫苗销量同比增长50%。非口蹄疫疫苗领域,公司通过拓展营销渠道和深耕大客户,实现核心产品"量价齐升"。细分品类中,圆环支原体二联苗营收同比增长15%,腹泻疫苗营收同比大幅增长120%,猪瘟疫苗在组合免疫策略带动下营收同比增长超50%,伪狂犬病疫苗营收同比增长10%。禽用疫苗直销渠道表现突出,营收同比增长40%。反刍动物疫苗领域,牛二联疫苗、布鲁氏菌病疫苗等新产品持续放量,羊用疫苗营收同比增长40%。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为公司创新提供坚实支撑。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达7343万元,同比增长25.6%;前三季度累计研发投入0.96亿元,同比增长9.08%。公司正聚焦养殖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在迭代疫苗、生物合成、蛋白质工程、多联多价疫苗、减抗替抗疫苗及mRNA疫苗等前沿领域开展原始创新。目前,口蹄疫+BVD+IBR牛三联灭活疫苗已获批临床,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猪三联灭活疫苗处于临床申请阶段,猪牛三联亚单位基因工程疫苗已启动新兽药申报。
在重大单品研发方面,公司非瘟疫苗研发取得重要进展。该疫苗已完成首个临床试验场的一针免疫,预计2025年12月底进行首轮攻毒试验,2026年3月底开展第二轮攻毒,后续评审流程有望加速。同时,该疫苗已在越南启动注册程序,为开拓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国际化战略与宠物板块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25年1-9月,公司国际业务收入增长超1600万元,宠物板块销售额突破2500万元。在国际市场拓展中,公司针对越南养猪业疫病特点制定防控方案,推动猪口蹄疫疫苗销量同比翻倍。同时,公司积极开拓蒙古、中亚等市场,完善国际化营销网络。技术平台建设方面,公司率先完成mRNA疫苗技术跨物种平台验证,证明该技术在猪、牛、羊、宠物上的可行性。今年7月,猫传染性腹膜炎mRNA疫苗获批临床试验,填补国际空白。
公司研发负责人李劼介绍,猫传染性腹膜炎被称为"猫中绝症",致死率达100%,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达数十亿元。目前全球缺乏有效疫苗和治疗药物,该产品预计2027-2028年上市后将具有巨大商业价值。公司布局越南市场不仅针对非洲猪瘟疫苗,更看重其年出栏超4000万头、存栏超3000万头的养殖规模及当前高位生猪价格带来的利润空间,计划以越南为核心辐射东南亚市场。
顾睿远总结指出,与2019-2020年相比,公司团队结构更趋年轻化,研发创新能力、产品多样性和技术壁垒显著提升。公司具备三大优势:稳健的现金流和充足的现金储备、丰富的产品管线和坚实的技术壁垒、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公司仍聚焦动保主业,同时通过并购和股权投资探索第二增长曲线。在高管团队共同努力下,公司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