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与雷军,两位在中关村崛起的企业家,如今在汽车赛道上意外相遇。尽管创业领域和风格迥异,但两人均以草根身份白手起家,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执行力,在各自领域留下深刻印记。刘强东从线下音像店起步,打造出以正品保障和物流效率为核心的京东帝国;雷军则以“感动人心,价格厚道”为理念,通过小米手机重塑消费电子市场格局,并开创“互联网+硬件+新零售”模式。如今,两人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汽车产业,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路径。
10月14日,京东在“双11惊喜开放日”活动中宣布,将联合广汽集团与宁德时代旗下时代电服推出“国民好车”。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业界对京东涉足造车的猜测。对此,京东明确回应:公司不直接参与整车制造,而是聚焦用户消费洞察与新车独家销售服务。根据合作框架,广汽负责整车生产,依托纯电平台与灯塔工厂保障品质;宁德时代主导电池技术研发与换电生态建设;京东则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需求,并承担销售任务。这款针对安全、续航、价格等痛点的车型,计划于10月底启动试驾,11月9日在京东“双11”期间正式发布,用户已可通过京东APP预约。
京东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可追溯至十年前。2015年,刘强东以个人身份投资蔚来汽车;2018年,京东上线整车交易平台;2023年,汽车事业部独立运营,形成全链条服务生态;2025年,提交“Joyrobotaxi”商标申请,持续深化战略布局。如今,京东的触角已延伸至外卖、餐饮、智能机器人、大健康等领域,商业版图不断扩张。
刘强东与雷军的渊源始于中关村时期。尽管雷军年长5岁,但两人因相似的草根背景与奋斗精神结下深厚情谊。刘强东曾公开称赞雷军为“中国互联网行业最聪明、最勤奋的企业家”,并钦佩小米的商业模式与营销能力;雷军则认可刘强东的魄力与执行力,尤其在自建物流战略上。2014年京东上市前夕,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投资京东,被视为对刘强东个人与商业模式的力挺。小米自出道以来,始终是京东平台的“王牌商户”,双方在销售渠道、联合营销、资本层面深度绑定。然而,随着小米拓展电商渠道与生态链产品,京东的品类扩张与之产生直接竞争,尤其在智能家居领域,双方围绕入口与控制权的争夺日益激烈,形成“亦友亦敌”的关系。
在流量领域,两人均堪称“顶流”。雷军微博粉丝约2700万,抖音粉丝4472万,全网粉丝超8000万;刘强东虽微博粉丝仅383万且长期未更新,但近期因亲自炒菜、路边摊饮酒等事件频繁登上热搜,关注度居高不下。在汽车领域,刘强东选择差异化路径:不直接造车,而是以“赋能者”角色切入。通过整合自营供应链、仓储物流与数智化能力,京东为汽车品牌、零部件厂商与维修门店提供高效配件配送服务,类似其在消费品行业的模式。此前,京东已重点布局汽车后市场,通过线上商城、养车服务与B2B配件供应链,提供“线上购买+线下安装”一体化服务,并依托物流优势快速送达配件。
京东与中国重汽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凸显其战略定位。通过智能供应链为重汽提供零部件服务,联合开发智能重卡应用于物流网络,并助力数字化转型,京东以技术和供应链伙伴身份推动传统车企“新四化”转型。此次与广汽、宁德时代的合作,京东将整合用户洞察、销售服务与制造技术优势,在安全性、电池补能、用车服务与价格层面实现突破,打造一站式汽车消费模式。
与此同时,京东在零售领域与阿里的竞争愈演愈烈。近期,京东折扣超市全国首店在河北涿州开业,两日接待顾客超10万人,随后四家门店在宿迁同步开业,第六家门店落户河北固安。这些门店面积均超5000平方米,汇聚5000余种高性价比商品,覆盖生鲜、日用百货等全品类,规模为普通折扣超市的三四倍。京东依托产地直采与自有品牌优势,聚焦大众消费,实现“天天低价”,以供应链为核心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相比之下,阿里旗下盒马NB(现更名为“超盒算NB”)已拥有超300家门店,目标2025年达1000家。为加速扩张,盒马NB转向加盟模式,通过轻资产运营实现规模效应。京东作为新入局者,虽门店规模暂不及盒马,但依托高效供应链与物流网络,正系统性编织涵盖零售、服务、科技与出行的商业帝国,展现“后发制人”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