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铁矿石贸易新局:人民币结算破局,中国资源棋局改写全球经贸规则

   时间:2025-10-10 00:45:10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全球钢铁贸易领域正经历一场静默而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不仅关乎资源定价权,更牵动着国际货币体系的神经。当中国对澳大利亚必和必拓铁矿石采购按下暂停键,市场敏锐捕捉到背后涌动的货币博弈暗流——这场看似普通的商业谈判,实则是大国经济战略的深度交锋。

长期以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消费国,却始终在定价机制中处于被动地位。必和必拓2025年报价较中国市场现货价高出近30%,按每年7.4亿吨进口量计算,仅价差就导致中国每年多支付超200亿美元。这种"量价双失"的局面,在2022年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后开始出现转机。这个整合了国内钢铁行业谈判力量的"超级买家",通过集中采购模式重塑了谈判格局,使中国首次在资源定价上获得与矿业巨头平等对话的能力。

货币结算方式的突破成为这场博弈的关键棋局。中方此次暂停的仅是美元计价合同,已到港货物仍可通过人民币结算。这种差异化操作背后,是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精心布局。数据显示,中俄铁矿石贸易人民币结算比例已达45%,巴西也开通了人民币清算渠道,形成"俄罗斯矿源+巴西物流+中国支付"的新型贸易走廊。这条绕过传统美元体系的资源通道,正在悄然重构全球大宗商品交易规则。

支撑中国战略底气的,是日益完善的全球资源网络。俄罗斯290亿吨高品位铁矿储备、非洲新兴矿区的开发、与巴西淡水河谷的深度合作,构建起多维度供应体系。与此同时,国内废钢回收率提升至22%,电弧炉炼钢技术实现30%能耗降低,使中国对进口铁矿的依赖度从2015年的85%降至目前的72%。这种"内外双修"的资源战略,让中国在谈判桌上拥有了更多筹码。

这场资源与货币的双重博弈,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全面较量。当铁矿石贸易逐渐脱离美元计价体系,不仅动摇了美元在大宗商品领域的统治地位,更揭示出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历史必然性。中国通过资源渠道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既是对现有国际经济秩序的突破,也是大国崛起过程中必须完成的战略转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个决策都牵动着全球经贸格局的神经,每步落子都在书写新的经济史篇章。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