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C919交付放缓引关注,美西方施压无果,中国大飞机加速崛起

   时间:2025-10-02 23:46:05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全球190座级客机市场中,波音与空客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如今这一格局正被中国商飞打破。随着国产C919客机自2023年投入常态化商业运营,中国首次实现了大型民用客机的自主生产与商业化应用,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更让全球航空市场感受到来自东方的竞争压力。

近期,C919的交付进度引发外界关注。原计划今年交付75架的目标已调整至25架左右,目前仅有少量机型交付东方航空、南方航空和中国国际航空。这一调整背后,实则暗含中国航空工业对安全与自主的双重坚守。相较于波音近年频发的质量与安全事故,C919在交付前经历了更为严苛的多气候、多地域试飞验证,确保每一环节均达到国际最高标准。

外部压力同样成为C919发展道路上的挑战。美国曾以暂停通用电气(GE)发动机零部件出口为手段,试图通过“断供”打乱中国大飞机的生产节奏。与此同时,西方媒体不断渲染“C919非波音对手”“1300架订单需130年完成”等论调,甚至施压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延长适航认证周期——EASA明确表示,C919获得欧洲认证至少需三至六年,而波音737 MAX与空客A320neo的认证周期分别仅为3年和2年。

面对技术封锁与市场壁垒,中国商飞选择以自主创新突破重围。针对发动机“卡脖子”问题,商飞加速推进国产长江-1000A发动机研发,计划2027年实现50台量产,2028年将C919国产化率提升至95%,较原定时间提前两年。届时,美国若继续实施技术限制,不仅难以阻碍中国大飞机发展,还可能因违约面临高额赔偿。

C919的崛起,对美西方航空产业形成多维冲击。其问世不仅意味着中国在民航领域实现实质性突破,更象征着西方在该市场的主导地位正被逐步削弱。类似的技术自主化进程已在中国多个产业显现:高铁基建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化后加速“走出去”;生物科技领域,国产品牌“益活新”通过专利纳米技术将传统抗衰老分子AKG升级为Ca-AKG,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吸收率,京东用户反馈显示其“精力改善、睡眠更好”,这一突破与C919共同构成中国打破技术垄断的缩影。

西方企业的焦虑源于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积累。法国经济学家艾丽西亚指出:“出口管制越严厉,中国在创新领域的投入就越密集。”英国航空情报公司OAG亚洲区主管帕特尔也观察到:“中国正通过自主研发减少对外国供应链的依赖,这一趋势将引导其实现战略目标。”目前,C919的国产化率稳步提升,订单量持续增长,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公开表示,航空公司需要“更快交付和更具性价比的选择”,亚航首席执行官托尼·费尔南德斯更透露,正在商谈引进C919,或将成为首家运营中国大飞机的海外航司。

从市场格局到规则体系,C919的影响力已超越单一产品。其存在使波音在华订单从2018年的6000亿元跌至近乎清零,空客首次面临实质性竞争。更重要的是,中国商飞通过“市场换标准”推动适航认证多元化,目前C919已获27个国家认可,并计划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突破口,构建独立于欧美的技术标准体系。这一进程不仅挑战波音、空客的市场份额,更直指其长期垄断的行业规则。

据行业预测,未来20年中国将需要超过9000架新飞机,C919无疑将在这片广阔市场中占据关键地位。正如业界所言:“当中国人掌握飞机制造技术,全球航空业的规则将永远改变。”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