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推动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呼吁整车企业与供应商加强协作,共同构建健康、稳定的产业链生态。倡议提出多项具体措施,涵盖订单确认、交付验收、支付结算及合同期限等关键环节,旨在保障供应商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竞争加剧,部分整车企业将成本压力向上游供应链转移,导致供应商面临采购价格被压低、付款周期延长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供应商的资金周转效率,也对产业链整体稳定性造成冲击。为此,在主管部门指导下,17家重点车企已公开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控制在60天以内。此次倡议的发布,进一步细化了账款支付的操作规范,为行业提供了更具可执行性的指导。
根据倡议内容,整车企业(甲方)与供应商(乙方)的账款支付周期将自货物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最长不超过60个自然日(遇法定节假日顺延)。对于连续供货的非中小企业,经双方协商可集中对账,账期自对账日起算,且甲方需至少每月进行一次对账。若供货单价尚未确定,甲方应按最近一次合同单价或开发定点单价的一定比例先行支付,原则上不低于80%的合同单价或50%的开发定点单价,后续再根据协商价格多退少补。
倡议还强调,甲乙双方应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每次签订的合同有效期不少于一年。这一要求旨在减少频繁签约带来的管理成本,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明确货物验收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个工作日、账期起算规则等细节,将有助于规范行业秩序,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该倡议发布后,上汽集团、东风汽车、奇瑞集团、赛力斯、理想汽车、长安汽车等六家车企迅速响应。上汽集团表示,将聚焦关键环节,推动上下游企业资金高效流转;东风汽车承诺落实倡议要求,保障供应商权益;奇瑞集团强调规范合同约定,构建协作共赢生态;赛力斯呼吁行业自律,推动良性发展;理想汽车重申严格执行60天以内支付账期的承诺;长安汽车则透露,已通过“按交付日起算+十日归集支付”方案全面兑现账期承诺,并形成规范支付流程。
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供应链体系尚未成熟。整车企业延期支付货款可能加剧供应商经营压力,影响技术创新投入和产业链建设。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多措并举,推动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共赢的发展生态,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