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帮主郑重提醒:普通人理财别盲目追高!先理清自身情况,把收益目标定“稳”了

   时间:2025-09-14 18:34:43 来源:郑重看股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帮主,您做财经记者二十年了,中长线投资经验丰富,是不是每年都能轻松拿到二三十个点的收益?”前不久,一位刚接触基金不久的大姐在茶会上向资深财经人士提出了这个问题。这一疑问,其实道出了许多理财新手的共同困惑——他们往往认为,理财的目标就是追求高收益,收益定得越高,才越值得投入。

但现实并非如此简单。在多年的财经采访中,笔者见过太多因收益目标设定不当而陷入困境的投资者。有人因盲目跟风高收益目标,最终在市场波动中慌乱割肉;也有人因目标不切实际,长期被套牢,错失其他机会。那么,普通人理财,究竟该如何合理设定收益目标呢?

“跟风”是设定收益目标时最常见的误区。比如,当新能源基金大火时,不少人听说有人一年赚了40%,便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目标也定为40%,甚至重仓投入。然而,他们往往忽略了,别人的高收益可能源于踩中了行情风口,或是资金能够长期闲置、承受较大波动。而自己的资金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可能与之截然不同。笔者曾采访过一位老股民,年轻时因跟风设定过高收益目标,结果在市场回调时损失惨重,最终不得不割肉离场,本金也大幅缩水。

设定收益目标,首先要考虑的是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这就像买衣服要合身一样,理财目标也要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匹配。比如,如果你手中的资金是用于孩子教育的专项资金,两三年后就要使用,那么你肯定无法承受本金的大幅波动。此时,收益目标就不应定得过高,能跑赢通胀、每年获得3%至5%的收益就已足够,关键在于稳定。

而如果你手中有一笔闲钱,十年八年都用不上,且能够接受短期的涨跌,那么你可以将目标设定得稍高一些。比如,参考市场长期的平均收益,再结合自己的投资能力来制定。以笔者为例,作为中长线投资者,手中的闲钱都是长期闲置的,因此收益目标不会过于关注短期波动,而是看重三至五年的平均收益。只要整体能达到8%至10%,就已感到满意。

资金的“使用时间”也是设定收益目标时不可忽视的因素。笔者曾有一位同事,将准备用于换房的资金投入了股票型基金,并设定了“一年赚20%”的目标。然而,市场调整来得猝不及防,他的基金亏损了约10%。此时,开发商催交首付,他不得不忍痛割肉,不仅未达到目标,还亏损了本金,换房计划也因此推迟。因此,在设定收益目标前,务必先想清楚这笔钱的使用时间。如果是短期一两年内就要用的资金,别想着高收益,先保证本金安全;如果是能长期闲置的资金,再考虑那些长期收益稍高的产品,目标也能更加从容。

设定收益目标时还需结合市场实际情况。许多人总将“爆款”产品的收益作为标杆,比如某只基金某年赚了50%,某只股票半年翻倍,便认为自己的目标也应如此。然而,这些高收益往往是特殊行情下的“特例”,并非市场常态。据笔者统计,A股市场过去二十年的长期平均年化收益大约在8%至10%,偏股型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也与此相近。因此,普通人设定目标时,不妨以此为参考,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比如,如果你是理财新手,不太懂如何选产品,那么可以将目标设定得比平均水平稍低一些,如5%至7%;如果你已有几年投资经验,能够选到靠谱的产品,那么朝着平均水平努力即可,无需刻意追求“超额收益”。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收益目标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市场情况和个人需求进行调整。比如,某一年市场表现特别好,你可能提前就达到了全年的收益目标,那么剩下的时间就可以稍微保守一些,不必再盲目追求高收益;如果某一年市场行情不佳,未达到目标也无需过于焦虑,中长线投资看的是整体收益,一两年的波动并不影响大局。笔者就曾经历过市场低谷,有一年手中的基金全年仅赚了2%,远低于预期。但笔者并未慌乱,而是继续持有,后来市场回暖,那只基金不仅补回了之前的“差距”,还多赚了不少。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