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成品油市场迎来新一轮计价周期,下一轮价格调整窗口将于9月23日24时开启。根据最新监测数据,本轮计价周期前三日,国际原油变化率持续负向运行,预计汽柴油每吨下调幅度达55元,折合每升零售价约下降0.04至0.05元。尽管降幅有限,但终结了此前连续两次调价搁浅的局面,为市场注入一丝期待。
今年以来,国内油价调整轨迹宛如“过山车”。以第18轮调价为例,市场原本预期每吨上涨90元,却在计价周期末段遭遇国际油价“三连跌”,累计跌幅超5%,最终不仅未涨,反而以每吨下调50元的结果“卡线”搁浅,令消费者空欢喜一场。而本轮计价周期首日,原油变化率即录得-2.3%,对应每吨下调90元;次日国际油价反弹,降幅迅速收窄至50元,再度逼近调价“红线”,市场情绪随之波动。
国际油价的剧烈震荡,成为国内油价调整的“风向标”。近期,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原油库存意外增加390万桶,远超市场预期的170万桶,叠加夏季用油高峰接近尾声,市场对需求疲软的担忧升温。与此同时,OPEC+宣布9月完全恢复此前减产的220万桶/日产能,并计划自10月起进一步增产13.7万桶/日。供需两端同步施压,推动国际油价持续走低。截至目前,WTI原油期货价格跌至62.37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报66.37美元/桶,均创数周新低。
回顾年内油价调整历程,7月1日汽柴油每吨分别上调235元和225元,引发市场对出行成本上升的担忧;仅半月后,7月15日调价窗口开启,每吨分别下调130元和125元,实现“快速回撤”。此后,7月29日与8月12日两次调价均因未达50元/吨的调整阈值而搁浅,直至8月26日,汽柴油每吨再降180元和175元,为消费者带来实质性利好。而9月9日的最新一轮调价,因国际油价波动不足,再次未能触发调整。
从区域油价差异来看,92号汽油价格呈现“北低南高”格局。华北地区中,北京为7.11元/升,天津、河北同为7.10元/升,内蒙古最低至7.05元/升;西北地区,陕西以7.00元/升领跑低价区,新疆乌鲁木齐更降至6.89元/升,成为全国最低之一。反观西南地区,云南92号汽油达7.26元/升,为内地省份最高;华南地区,广东7.13元/升,广西则以7.18元/升超越邻省。东北地区,辽宁7.21元/升居首,黑龙江、吉林均为7.08元/升;华东地区价格集中于7.08元至7.09元/升区间。值得注意的是,海南因特殊税费政策,92号汽油高达8.23元/升,拉萨亦达8.00元/升,稳居全国前列。
95号汽油方面,区域价差进一步放大。北京价格为7.57元/升,天津、河北同为7.51元/升;东北三省中,辽宁以7.70元/升领跑。华东地区价格集中于7.53元至7.58元/升;华南地区,广东7.73元/升,广西再升至7.75元/升。西南地区,云南95号汽油达7.79元/升,为内地最高;西北地区,陕西以7.40元/升保持优势,乌鲁木齐则报7.38元/升。海南、拉萨分别以8.74元/升和8.46元/升延续“高价王”地位。
业内人士分析,当前国际油价受供需双重因素驱动,短期内或维持弱势震荡。若后续国际油价延续跌势,本轮国内油价下调幅度可能进一步扩大;反之,若国际油价反弹,则不排除调价再次搁浅的可能。对于消费者而言,可密切关注计价周期后半段的原油变化率,以把握加油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