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FOF市场近期迎来久违的“日光基”热潮,三只新基金接连提前结束募集,引发行业关注。其中,招商银行作为核心销售渠道的角色尤为突出,其推出的“TREE长盈计划”被视为推动FOF规模增长的关键力量,但渠道强势地位也引发了对行业生态异化的讨论。
9月3日,招商基金宣布将“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募集截止日从2025年9月12日提前至9月2日;同日,原定9月24日结束募集的“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基金”也在发行首日提前结募。加上8月“摩根盈元稳健FOF基金”一日售罄,FOF市场时隔三年再现“日光基”密集出现的景象。市场分析认为,A股主要指数持续走高、热门赛道赚钱效应凸显,带动投资者入市热情,新基金成为资金追捧的“借道入市”工具。
深入观察发现,这三只基金的快速结募均与招商银行密切相关。例如,“招商均衡优选基金”主要依赖招行与交通银行代销,其中招行渠道贡献显著;“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基金”则几乎由招行独家包销;而“摩根盈元稳健FOF基金”的火爆,或与招行去年推出的“TREE长盈计划”直接相关。
“TREE长盈计划”是招商银行联合基金公司打造的资产配置型FOF产品线,旨在为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该计划对入选产品设定明确的收益和回撤目标,并严格按目标管理。一旦产品入选,招行将调动全渠道资源推广,包括数字化平台引流和客户经理线下推荐。这种“线上+线下”的全覆盖模式,使入选产品的规模和影响力迅速提升。
数据显示,“TREE长盈计划”对FOF规模的拉动效果显著。除上述“日光基”外,今年2月“富国盈和臻选FOF基金”通过该计划10个交易日募集超60亿元;持营产品中,“博时臻选楚汇FOF”“华安盈瑞稳健优选FOF”等上半年规模增长均超20亿元。有市场人士评价:“招行几乎以一己之力扭转了FOF市场的颓势。”
然而,招行的强势渠道地位也引发争议。在与基金公司的合作中,招行不仅主导销售节奏,还深度介入产品设计。例如,为匹配客户偏好,招行要求产品融入“全球资产配置”“稳健收益”等卖点。这种“渠道主导”模式导致基金公司更倾向于设计逻辑清晰、易于转述的产品概念,如“港股估值修复”“高股息红利”等,而非优先考虑市场机会或策略有效性。
更极端的情况是“独家锁定”策略。有投资者反映,华泰证券资管旗下“华泰紫金价值甄选”仅在招行渠道销售,且认购费率高达1.5%,远超行业普遍的0.15%。若购买50万元,招行渠道需支付7500元手续费,其他平台仅需750元。为进入招行重点代销名单,部分基金公司被迫接受“排他合作条件”,包括特定份额仅在招行销售、不得在其他渠道提供折扣等。若拒绝,则可能失去招行的流量入口和营销资源,直接影响产品推广。
监管层面已关注到相关问题。9月5日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降低基金投资者成本”,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招行的“独家锁定”和高费率策略,与监管导向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