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商行业,小红书常被视为一片尚未完全开发的流量蓝海。然而,对于许多怀揣梦想的创业者而言,这片蓝海既藏着机遇,也布满挑战。Kido便是其中之一,她在小红书开设店铺后,首月便亏损了3000元。错过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红利期,又未能搭上抖音电商的快车,Kido不愿再错失小红书这一“互联网最后的电商宝藏”,于是报名参加了一门创业辅导课程。但经过两个月的辛勤运营,店铺仅售出两单,盈利遥遥无期,回本更是无望。“都说小红书容易做,结果并非如此。”Kido无奈地表示。
与Kido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已在小红书深耕三年多的阿木,从最初的月销几千元,到如今年营业额突破3000万元,他成功抓住了小红书电商的第一波红利。“很多人知道小红书有机会,但不清楚机会在哪里,这正是我们的机遇所在。”阿木说道。商家的成败,与小红书商业化的曲折进程紧密相连,形成了奇妙的共鸣。
小红书以其独特的“种草式电商”模式著称,强调通过氛围感场景激发用户的模仿欲,进而促进消费。Zoey便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之一。作为小红书的早期用户,她最初只是将这里当作分享生活的平台,没想到几张生活照发布后,评论区便充满了“求链接”的留言。敏锐捕捉到商机后,Zoey开设了店铺,销售日常穿搭用品,结果开业即开单,新手期便卖出了一个小爆款。“货确实能带出来。”Zoey感慨道。
在小红书,粉丝数并非决定销量的唯一因素。Zoey的账号仅有1600粉丝,获赞1万次,但月流水却能达到10万元。她天生具备“种草体质”,这与小红书的社区氛围不谋而合。阿木也深有同感,他提醒想在小红书开店的商家要“人货统一”:“哪里好看就卖什么,身材好就卖衣服,手好看就卖饰品。”
阿木指出,小红书电商的逻辑并非追逐热门商品,而是找到与个人调性、气质最匹配的商品,做好后端产品供应与真实分享,便能持续撬动流量、实现出单转化。他几乎不需要投流,仅靠自然流量就能做到月均200多万元GMV。在他看来,小红书是“素人最后的致富机会”,因为其坚持“去中心化”的流量分发机制,为普通商家留出了一席之地。
小红书用户的搜索心智强烈,且以高线城市年轻女性为主,这几乎是互联网上最具消费潜力的群体。对商家而言,这不仅意味着更高的价格想象空间,还指向了更少的仅退款、恶意差评等纠纷。夏夏便是受益者之一,她的旅游攻略意外爆火后,选择在小红书开设店铺售卖攻略,踩中了平台的优势品类,很快便实现了开单。叠加佣金低至2%,她几乎“所卖即所得”。
然而,并非所有商家都能在小红书轻松盈利。Kido在运营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她精心制作的笔记曝光量寥寥无几,后台订单更是毫无动静。尽管她按照同类商家的爆款复刻图文,每月量产十几篇,但效果依然不佳。恩希也遭遇了类似困境,她的每一条笔记都“精装修”,但发了几个月依然火不起来。“我可能就是缺了做内容的那根筋。”恩希无奈地说。
在汉克看来,小红书的内容才是产品,货物只是收款工具。没有优质的内容,就不会有转化。“小红书作为一个内容平台,始终想平衡社区氛围和商业化,因此排斥直接变现。”汉克解释道。商家生产了优质内容给到平台正反馈,平台才会给正反馈。他总结了一套流量变现的规律:“无法突破100‘小眼睛’,是内容有问题;卡在1000‘小眼睛’,是没有好物分享。”
随着小红书电商的快速发展,大量商家涌入,导致竞争日益激烈。Zoey发现,她的笔记曝光量经常跌破100,有时甚至只有个位数。遇上头部博主开播,她的自然流量就会断崖式下滑。“小红书的流量,越来越捉襟见肘了。”Zoey苦笑道。她认为,小红书的流量池有限,当流量被倾斜给了付费商家和大主播,中小商家的“流量水龙头”就常常干涸。
恩希也越发感到吃力,她的笔记因加了一个热门话题的tag而惨遭限流,整个号都被“关小黑屋”。还有一次,因用户售后误操作导致店铺和商品评分受到影响,她找平台申诉了两次却都被拒绝。恩希有些失望:“想让更多商家入驻,却又不能保障商家的正当权益,小红书的商业化之路,不能是喊喊口号那么简单。”
阿木认为,平台在刻意淘汰一批商家,把有优质内容创作能力、货品生产和服务能力的商家筛选出来,在保护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做商业化。数据显示,2024年小红书电商新入驻商家数同比增长8.1倍,入驻品牌数量已超过10万家。大量急于变现的玩家涌入,导致粗制滥造的内容在平台上疯狂滋生。如今阿木再刷小红书,曝光和点赞居前的多半是博眼球的标题党甚至硬广,真实、有血有肉的分享寥寥无几。
面对这一现状,小红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经营方式。例如,近期推出的“市集”功能,便是为那些不能成为创作者的商家提供了类似“货架”的新选择。“一定要跟着平台节奏走,才能走得远。”阿木提醒道。但夏夏又发现,跟着平台走也容易被带到沟里去。她帮客户投放小红书广告时,发现回收的客资画像并不准确,甚至出现了竞对商家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买量成本还越来越高。但客户们还是硬着头皮卷小红书,夏夏无奈地说:“追求美好居家生活的目标用户都在这个平台上,能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