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原油市场风云突变,进入8月后波动显著加剧。美国WTI原油期货与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与7月底的高点相比,均出现了超过10%的大幅下滑。国内原油期货市场的主力合约价格也跌破了500元/桶的关键心理价位,市场风向明显转空。
这一系列价格波动背后,透露出原油市场供需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供应端方面,"欧佩克+"组织自4月起连续增产,累计增量超过120万桶/日,并在8月初决定9月继续增产54.7万桶/日,提前完成了供应恢复计划。此举标志着"欧佩克+"的策略重点已从价格稳定转向市场份额争夺,全球原油供应预期因此大幅上升,对油价构成重压。
与此同时,各大能源机构纷纷上调全球原油供给增长预测。美国能源信息署预计,今年全球原油供给增量将达到228万桶/日,较上月预测大幅上调。而全球石油需求增量的调整幅度相对较小,导致全球原油供给过剩预期增加至164万桶/日。国际能源署同样上调了原油供给增长及过剩预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供应压力。
美国方面,批准雪佛龙在委内瑞拉开采石油,这将进一步增加全球原油供应量。尽管美国本土原油产量有所下滑,但整体供应环境依然宽松。俄乌局势的发展也对供应端产生影响。若局势持续缓和,地缘风险降低,将对原油市场的潜在支撑造成削弱。
在需求端,情况同样不容乐观。美国驾驶季汽油需求高峰未能达到预期,连续数周低于近五年均值,显示出传统需求旺季的支撑力度有限。我国汽油消费量也呈现下降趋势,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6.24%。全球经济放缓同样对原油需求构成制约,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大幅低于预期,引发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进一步削弱了原油需求预期。
季节性因素也在影响石油需求。随着北半球夏季用油高峰期逐渐过去,石油需求预期将转弱。尽管美国原油库存水平降至近五年同期最低,炼厂开工率刷新近五年新高,但这些利多因素将逐渐减弱。整体来看,后市需求驱动力或将明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