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商业舞台上,一系列戏剧性事件正在上演,绘制出一幅复杂多变的商业图景。苹果公司以485亿美元的天价收购法国AI企业Mistral,这一消息迅速成为全球焦点,为AI领域的并购狂潮再添一把火。
此次收购不仅将Mistral的先进技术与Le Chat整合进苹果生态,更引发了业界对AI垄断的担忧。与此同时,SpaceX向xAI投资20亿美元,谷歌则宣布了250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科技巨头们正以惊人的速度布局AI,形成了一场无声的“军备竞赛”。然而,谷歌首届大模型对抗赛中,中国模型的欠佳表现揭示了通用AI在复杂任务中的局限,预示着AI行业正从野蛮生长转向更加注重垂直领域精耕细作的阶段。
与AI领域的火热不同,新能源产业却遭遇了寒流。美国“大而美”法案的签署,对全球新能源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不仅提前终止了新能源车补贴,还限制了中资企业的参与。这一政策调整导致松下、远景动力等多家企业的美国项目被迫推迟或暂缓,国轩高科等企业也开始缩减产能。
然而,危机往往孕育着转机。在国内,中广核新能源内蒙古公司成功引入118亿元战略投资,孚能科技则向头部人形机器人客户提供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样品,显示出国内企业在技术突破和布局调整上的加速步伐。据TrendForce统计,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将呈现出区域割裂和技术多元的特征,具备海外本土化能力的企业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在消费市场,同样呈现出“热”与“凉”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北京潘家园夜市人气爆棚,日均客流突破万人,年轻消费者占比超过60%;全国新一级能效空调销量大幅增长,贵州黔东南避暑游热度更是暴涨近两倍。另一方面,受美国市场拖累,海辰储能得州工厂陷入停滞,传统家电企业则面临着价格战和消费降级的双重压力。
在并购重组方面,2025年的中国市场同样热闹非凡。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的合并、中国神华对多家能源企业的收购、湖北国资半年内拿下4家上市公司等事件,都在重塑产业格局。支付方式创新成为并购市场的一大亮点,定向可转债、股份+现金等多元化工具的运用,激活了市场活力。长江产投更是以较小的资本投入撬动了巨大的市值增长,展现了高超的资本运作技巧。
对于创业者而言,在并购政策红利的推动下,细分领域隐形冠军成为了资本追逐的热点。这些企业在特定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份额,具有极高的投资价值。同时,随着AI、绿色转型和体验消费等趋势的深化,更多新的商业机会正在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