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炒菜机器人进军餐饮圈,厨师职业未来何去何从?

   时间:2025-08-06 20:37:05 来源:首席商业评论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近期于成都举行的餐饮行业科技智能峰会上,一系列炒菜机器人的亮相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机器人由机械臂、调料盒与小锅组成,现场精准地按照预设程序添加调料、翻炒食材,整个过程流畅高效,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拍照。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生活领域逐渐普及,餐饮行业也不例外。在连锁餐饮领域,AI点餐、配餐、算账,甚至运营餐厅的案例屡见不鲜。而在家庭消费市场,炒菜机器人也开始崭露头角,市场上有多种针对家庭使用的产品,价格从几千元的入门级到几十万元的高端定制款不等。

在众多人工智能应用中,炒菜机器人无疑是最能直接改变餐饮核心流程的技术之一。过去,中餐因标准化程度低、口味难以统一等特点,被认为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然而,一些中餐连锁企业,如湖南的霸碗,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炒菜机器人,成功打破了这一瓶颈。据报道,霸碗的智能炒菜机器人已经历三代技术迭代,形成了成熟稳定的智能烹饪系统,门店数量已扩展至550余家。

探店博主的视频显示,霸碗的第三代炒菜机器人不仅能精准炒制各类菜品,还集成了自动洗锅功能,实现从烹饪到清洁的全流程自动化。在高峰时段,机器人制作单份菜品的出餐时间仅需2-4分钟,大大提高了效率。一个80平方米的霸碗门店仅需3名后厨人员即可同时操作4台设备,大幅降低了对厨师的依赖,有效缓解了人工成本上涨的压力。

然而,并非所有餐饮企业对AI技术的态度都如此乐观。以星巴克为例,2023年7月,其APP出现严重系统故障,向大量用户推送了错误的“订单已准备好”通知,引发混乱。类似的问题也发生在麦当劳,有顾客通过AI点餐系统点了水和冰淇淋,结果却收到了番茄酱和黄油包。面对这些问题,星巴克新任CEO布莱恩·尼科尔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宣布,撤回2022年推出的Siren自动化系统,并计划增加门店员工数量。

事实上,美国连锁餐饮企业在菜品制作领域也有不少AI应用的成功案例,如达美乐使用AI机器人处理线上订单,高峰期的响应速度提升了40%;必胜客使用AI披萨检测系统,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披萨出炉前的配料完整性进行检测,差错率降低了20%。但这些成功案例大多聚焦于标准化流程,如订单处理、品质检测等,而星巴克和麦当劳的失误则暴露了AI在复杂服务场景中的短板。

星巴克的折戟,揭示了当前AI技术在餐饮点餐场景中的核心局限。一方面,餐饮点餐涉及大量动态需求和非标准化互动,需要海量且细分的场景数据作为支撑,但现阶段多数餐饮AI的训练数据还难以覆盖如此复杂的服务细节。另一方面,餐饮消费对很多人来说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获取”,更包含情感互动需求,而AI系统的机械响应无法给予顾客情感上的关怀和互动。

尽管如此,AI技术并未被餐饮行业完全放弃。如今,各类人工智能仍在星巴克高峰时段辅助出餐工作,但其核心已转向“服务于体验升级”,通过员工的人性化服务弥补AI系统在情感互动上的不足。这一转变也表明,餐饮点餐领域的技术应用需要在效率与温度之间找到平衡。

对于餐饮经营者而言,机器人在烹饪环节的应用确实带来了诸多优势,如稳定执行操作标准、确保菜品品质一致、避免人为偷工减料等。但机器人也无法完全替代人力,厨师和服务员的核心价值在于人性化服务,能洞察顾客潜在需求,这是现阶段AI难以替代的。因此,未来餐饮行业的人机协同将成为新趋势,机器人负责基础流程性工作,人工则负责创意设计和情感交流。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