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光明乳业:老黄牛的逆袭之路在何方?

   时间:2025-08-02 21:25:19 来源:蓝鲸新闻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光明乳业,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乳制品企业,近年来却似乎步入了发展的寒冬。曾几何时,光明乳业的玻璃瓶牛奶遍布街头巷尾,成为无数人的童年记忆。然而,如今的成绩单却透露出几分英雄迟暮的悲凉。

自2021年起,光明乳业的营收便持续下滑,从当年的292.06亿元一路走低,至2024年已降至242.78亿元,降幅达8.33%。2025年第一季度,这一趋势仍未改变,营收为63.68亿元,同比微降0.76%。利润层面同样不容乐观,归母净利润从2023年的9.67亿元大幅下降至2024年的7.22亿元,降幅达25.36%。扣非净利润更是惨淡,2024年仅为1.70亿元,同比下降67.48%。

从业务板块来看,光明乳业的乳制品、牧业及其他业务均呈现下滑态势。其中,乳制品业务作为主力军,2024年实现营收219.57亿元,同比下降4.56%;牧业业务更是表现不佳,营收仅为10.2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1.74%。具体到产品层面,液态奶作为核心产品,2024年营收为141.66亿元,同比减少9.47%。

光明乳业的困境不仅源于自身经营问题,更与行业大环境密切相关。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黄金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持续增长的红利正在消退。2024年,国内乳业面临牛奶产量过剩、消费场景复苏缓慢、植物基饮品渗透率提升等多重挑战。行业原奶价格连续下跌,导致乳制品零售端价格下调,企业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战略方向的偏差被认为是光明乳业逐渐掉队的核心原因。在常温奶市场迅猛增长的时期,光明却坚持将资源集中在低温奶领域。虽然低温奶在营养和口感上更具优势,但保质期短、冷链成本高的问题限制了其市场扩张。同时,中国奶源分布与消费市场的错位也加剧了光明的困境。北奶南运不仅推高了产品成本,还使光明在全国扩张时面临高价阻碍。

光明乳业在营销上也显得乏力。以莫斯利安常温酸奶为例,这款曾风靡一时的产品近年来却未能持续突破。创新迟缓、传播不足、渠道受限等问题导致其市场份额逐渐被竞品蚕食。光明乳业错失了将单品优势转化为品牌影响力的机会。

面对困境,光明乳业并未坐以待毙。近年来,公司加大了营销投入,试图通过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来扭转颓势。2025年一季度,光明乳业的营销费用同比大幅增长26.6%,达到8.76亿元。其中,广告费暴涨49.3%至3.21亿元。公司还首次以官方合作方的身份现身上海国际电影节,并签约吴磊担任代言人。

然而,营销投入的转化效率并非一蹴而就。尽管光明乳业在营销上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新增投入带来的营收增量仍相对有限。同时,公司面临的结构性挑战依然突出。低温奶战略与全国化扩张之间的冲突、冷链成本高、区域市场波动风险等问题仍需解决。

在行业竞争格局日益恶化的背景下,光明乳业的处境愈发艰难。伊利、蒙牛等头部企业凭借常温奶的渠道渗透和国际化布局构筑起规模壁垒;君乐宝等新希望等追赶者则不断发力高增长赛道试图超越光明。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低温奶和常温奶营养差异的认知逐渐淡化,使得光明长期倚重的“新鲜营养”卖点吸引力下降。

面对重重挑战,光明乳业若想实现逆袭,就必须在保持低温奶技术优势的同时加快布局常温功能性乳品、奶酪等高增长赛道。同时,公司还需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冷链效率以降低运输成本和市场波动风险。只有这样,光明乳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拾辉煌。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