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的推动下,“新中式”服装风潮席卷全国,各地凭借自身特色,从设计、生产到销售,多环节拓宽这一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市场空间。
在辽宁沈阳,沈河区中街步行街的挽苏旗袍店内,各式各样的旗袍挂满货架,顾客络绎不绝。侯女士与母亲在店内精心挑选,最终选购了两件适合日常穿着的旗袍和一件中式上衣。更令她们满意的是,店内提供免费现场裁改服务,侯女士很快便拿到了更加合身的旗袍。挽苏旗袍店自今年“五一”开业以来,日均客流量高达两三千人,销售额突破百万元。
在沈阳,旗袍不仅成为时尚潮流的象征,更带动了整个文旅产业的发展。作为沈阳满族非遗旗袍制作技艺的传承人,章爱君在辽宁宾馆非遗旗袍坊内坚守了30余年。她表示,近年来,随着人们审美的提升,对旗袍的配饰、纹样、面料等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旗袍定制量年均增长近30%。沈阳连续9年举办的旗袍文化节,更是将旗袍文化从“小众圈层”推向“大众国潮”,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的目光。
而在江苏苏州,上久楷宋锦艺术文化中心与“龙泉禧里”工厂店内,“新中式”服饰琳琅满目,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前来选购。这一热潮的背后,是面料生产企业的持续创新。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推出的“汉宫秋月”面料,一经上市便成为市场爆款。吴江六福纺织则紧跟潮流,主打醋酸、人丝、铜氨等材料,推出兼具性价比与特色的“新中式”面料。庄面印象艺术丝绸公司的设计师李乾坤,更是将苏州博物馆的青铜器纹样融入面料设计,同时赋予面料防皱、防晒、凉爽等功能。
四川成都,这座素有“锦官城”之称的城市,在“新中式”服装领域同样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在“锦衣天承”文创店内,织锦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纹样被巧妙地运用在西装马甲上,令人惊艳。四川锦衣天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姜丽萍,作为一名“新中式”服装设计师,她深谙非遗技艺的重要性,并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设计出既有四川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服装。设计师吴少华则在中式服装上做出融合创新,将传统绣法与当代审美相结合,设计出“中华锦绣”系列服装,展现出东方韵味与时尚感的完美结合。
沈阳、苏州、成都三地,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共同推动“新中式”服装产业的发展。沈阳的贴心线下服务、苏州的前沿生产工艺、成都的巧妙设计思路,共同铸就了这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时尚风潮。随着消费者对“新中式”服装的热情持续高涨,这一市场无疑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