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于8月16日盛大举行的“2025资产管理年会”上,备受瞩目的《2025中国资产管理发展趋势报告》将正式发布。该报告深入剖析了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最新动态与未来趋势,其中,2024年中国大资管总规模已突破150万亿元大关,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据报告分析,2024年,尽管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但中国资产管理行业依然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在银行存款利率走低、银行“手工补息”被禁止、同业存款规范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银行理财、信托、公募基金、保险等四大资管子行业均实现了两位数的规模增长。特别是保险资管,其规模已超30万亿元,成为资管行业的领头羊。
回顾中国资管行业的发展历程,从2004年银行理财的诞生,到2011年银信合作的兴起,再到2018年资管新规的发布,每一步都深刻影响着行业的格局与走向。近年来,随着理财子公司的陆续成立和净值化转型的推进,大资管行业逐步走向规范、透明、合规。然而,资管新规实施前银行理财“资金池”“资产池”的做法仍有一定惯性,部分机构通过扭曲资管新规初衷甚至“伪造净值曲线”来维持规模,这一现象亟待监管进一步规范和引导。
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已成为2025年银行理财乃至整个大资管行业的主基调。证监会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通过发布多份监管文件,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金监总局也发布了《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和《银行保险机构资产管理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旨在提升行业透明度,保护投资者权益。
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资管市场已拥有194家开展银行理财业务的银行、32家理财子公司、36家保险资管公司、65家信托公司、147家开展券商资管业务的公司、149家公募基金公司以及19756家社会私募。这些市场主体共同构成了中国资管行业的多元化生态。
从规模和份额来看,截至2024年末,中国资管行业总体规模达157.04万亿元,同比增长13.09%。其中,保险、公募基金、银行理财和信托的规模分别占比21.18%、20.91%、19.07%和18.82%。银保资管机构整体规模占比超过59%,成为资管市场的主力军。而证券业资管虽然整体规模较小,但在近年来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在资产配置方面,各资管子行业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特点进行了不同的调整。银行理财加大了对同业存单的配置力度,信托则大幅提升了证券投资信托的占比,券商集合理财则倾向于用FOF方式配置资产。这些调整反映了资管机构在应对市场变化时的灵活性和策略性。
在报酬及收益率方面,报告指出,由于银行理财行业没有完整的资管业务收入统计,只能从部分上市银行公布的年报中理财子公司净利润数据中窥见一斑。多数理财子公司在2024年实现了净利润的正增长,但整体增速有所放缓。信托行业虽然收入有所增长,但净利润却大幅下滑。公募基金管理费方面,由于费改和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缩水等因素的影响,2024年收入较2023年下滑了超8%。然而,在收益率方面,公募基金却表现出色,特别是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在2024年实现了较高的收益率。
展望未来,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将继续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各资管机构需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加强风险管理和合规建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同时,监管层也将继续完善监管政策体系,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