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香氛玩偶品牌“FUFUSOUL”在重庆星光68广场的快闪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吸引了超过6万人次打卡,并促使商场客流量增长了近四成。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品牌的独特魅力,也成功地将城市文化与创新设计相结合。
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观念的转变,联名经济应运而生,成为撬动消费增量新空间的重要力量。研究显示,2024年中国新青年消费需求中,日常需求、取悦自我和IP联名位列前三,预计今年联名经济的规模将接近3000亿元。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熊兴指出,年轻一代的消费心理正在经历深刻转变,从功能满足转向情感共鸣,从大众趋同转向个性表达。联名经济精准捕捉了这一趋势,通过稀缺性、个性化和故事性赋予产品多元价值,催生了新的消费范式。
在快闪活动现场,市民和游客们纷纷前来选购商品。各种联名产品琳琅满目,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与此同时,联名经济也刮起了一波“文博热”,文化IP与潮流品牌的跨界合作持续升温。例如,《黑神话:悟空》与瑞幸咖啡的联名、三星堆博物馆与LABUBU的联名等,都成功推动了联名产品“破圈”进入大众视野。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也积极投身于联名文创产品的开发中。日前,该博物馆结合馆藏名画《唐寅临韩熙载夜宴图卷》,与商业品牌联合推出了文物衍生积木人偶“MASK熙载”。这款人偶在开售首日就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购买。来自福建的游客王秋欣表示,这款人偶的设计非常可爱,既保留了文物的原貌,又进行了艺术加工,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购买文创产品就像过去留票根作纪念一样,自带“社交货币属性”的联名款更满足了年轻人对体验感的追求。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还基于馆藏文物“秦良玉红绸盘金绣花蟒凤衣”,与茶饮品牌霸王茶姬推出了联名周边。通过抽奖、加价购、打卡赠送等方式,活动期间带动了到店客流提升了20%,实现了文化体验与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博物馆文创与合作部主任池林表示,文化可以为商业品牌赋能,让品牌IP更具生命力和内涵。文物的精神价值是无穷的,“文博联名”的走热,正是文化自信在消费领域的生动体现。
联名经济不仅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也推动了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然而,随着“万物皆可联名”的趋势愈发明显,部分品牌也陷入了“为联名而联名”的误区。市场上出现了同质化、IP透支等风险。对此,池林表示,下一步博物馆将更注重提炼文物的文化内涵,开发具有教育意义和实用性的联名文创产品,以更好地契合年轻人的兴趣点。
熊兴教授也强调,企业应回归产品本质,聚焦差异化内容共创。将联名从营销手段升级为价值创造的长期战略,在文化赋能、技术融合和用户体验等方面着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释放联名经济对消费市场的长效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