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券商资管大集合转型提速,3366亿规模产品公募化进程加速

   时间:2025-07-31 19:02:18 来源:财联社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中信证券资管官方宣布,其旗下两款大集合产品——现金增值货币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和现金添利货币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已顺利完成管理人变更,由华夏基金接手管理。此次变更意味着投资者原先持有的这两款产品份额,将自动结转为华夏基金的基金份额。

这一变动源于2018年证监会发布的一项规定,要求证券公司的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需按照《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进行改造,并在三年后转为公募基金或逐步转为私募资管计划。为满足合规要求,券商大集合产品有三种主要处理方式:更换管理人、清盘或取得公募牌照。

近年来,大集合产品的处置路径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其中公募化转型成为主流,清盘或转为私募资管计划作为补充方案。部分券商如中信证券资管,选择通过延期运作争取缓冲时间,同时将旗下大集合产品的管理权转移给已持有公募牌照的机构。这一趋势加速了行业格局的重塑,头部大型券商与中小机构在处理大集合产品转型时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头部大型券商往往利用资本和资源优势,加速申请公募牌照,以避免产品到期清盘。而中小券商由于牌照获取成本高、周期长,更多选择到期清算,尤其是规模较小、运营成本高的产品。部分中小券商还选择与公募机构合作,将产品管理权转移至已持牌方,仅保留部分客户资源和渠道分成,或收缩业务线,聚焦优势领域,以减少大集合产品的布局并规避合规风险。

据统计,目前已有33家机构完成了大集合产品的公募化改造,市场上存续的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产品数量达到234只,规模合计3366亿元。然而,在这33家机构中,仅兴证资管一家取得了公募牌照,其余机构的大集合资管产品存续规模高达330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3年兴证资管取得公募牌照以来,证监会已暂停发放新的券商资管牌照。这一举措进一步加剧了中小券商在公募化转型方面的压力。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券商通过变更管理人的方式,加速大集合产品的公募化改造进程。今年以来,包括中信证券资管在内的多家券商,已将旗下大集合产品申请转移给已持有公募牌照的机构进行管理。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对于大集合产品的延期申请也日趋严格。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整改期限的临近,大集合资管计划的整体改造可能已进入尾声,预计在2025年内有望全面结束。在此背景下,多家大集合产品选择清盘作为补充方案。例如,信达证券资管、太平洋证券和国海证券等旗下的大集合产品,均因未完成改造或到期而进入清算阶段。

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收紧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券商资管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合规的前提下,实现业务的平稳过渡和转型升级,成为摆在每家券商面前的重要课题。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