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密云水库泄洪大考:洪水流向何方?京城水网调度显神威

   时间:2025-07-30 15:04:03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席卷华北北部,北京市密云水库因此面临严峻考验。随着水位迅速攀升至147.31米的汛限水位,北京市水务局迅速行动,于7月27日凌晨6时启动蓝色预警响应,并紧急开启第一闸孔进行泄洪,初始流量控制在每小时100立方米。

随着上游来水量的不断增加,泄洪力度也随之加大。至上午10时,密云水库已开启3个闸孔,泄洪流量飙升至每小时300立方米。汹涌的水流沿着潮河、白河奔腾而下,最终在密云区城西南汇入潮白河干流,形成壮观的景象。

在泄洪过程中,潮白河沿线的水位急剧上涨。密云区河南寨镇河段的水位在28日凌晨2时达到峰值,较平日上涨3.2米;怀柔区杨宋镇段则在5时30分出现最大洪峰流量,达到每小时850立方米,接近该河段设计流量的80%。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水务部门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时调整下泄流量,确保沿线桥梁、泵站和村庄的安全。

怀柔科学城段在泄洪前48小时就完成了临时围堰加固工作,为国家重点科研设施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相关部门的高效与果断,更为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顺义区段,洪水呈现出“峰现时间提前、洪峰流量增大”的显著特征。监测数据显示,28日8时15分,潮白河苏庄闸水文站记录到每小时900立方米的洪峰流量,比预期提前了2小时。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河道管理单位迅速启用大型排水泵,将倒灌的洪水排入减河,有效避免了顺义新城低洼地区的积水问题。

与此同时,通州区水务局也启动了Ⅱ级应急响应,组织数百人对险工险段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特别是在京哈铁路桥、地铁6号线隧道等关键节点,应急抢险队伍早已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险情。

28日中午12时,洪水主流抵达通州城市副中心区域。通过卫星遥感和地面监测的紧密联动,相关部门迅速确认洪水未对行政办公区、运河商务区等关键区域造成影响。13时42分,洪峰顺利通过通州区西集镇的吴村闸,标志着本次泄洪过程在北京段安全收官。

在整个过境期间,潮白河北京段累计行洪量达到1.2亿立方米,相当于100个昆明湖的水量。水务专家指出,这次调度首次运用了“数字孪生流域”系统,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提前72小时预测了洪水演进过程,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应急保障方面,北京市共转移沿河群众326人,涉及137户家庭。同时,调动抢险人员4200余人次,部署大型抢险设备210台套。在泄洪前,下游5个区累计发送应急短信提醒127万条,并通过“北京通”APP推送防汛信息,覆盖用户达230万。本次调度还实现了与河北省的跨省联动,为京津冀防汛协同提供了新的范例。

从水文监测数据来看,本次泄洪过程呈现出洪水传播速度加快、河道行洪能力提升以及生态补效益显现等显著特点。气象资料显示,密云水库流域平均降雨量达到150毫米,最大点雨量出现在不老屯镇,24小时降雨量超过200毫米。水库入库洪峰流量达每小时785立方米,是近十年来7月份最大的入库洪水。通过精准预泄和调度,密云水库在暴雨前已将水位降至安全水平,为拦蓄洪水预留了足够的库容。

尽管此次泄洪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潮白河下游部分河段存在违章建筑阻水、跨河管线安全隐患等问题;个别区级防汛物资储备不足,抢险设备调配存在时间差;洪水预报精度在平原河段仍有提升空间。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市已启动相关治理工程,计划对河道进行疏浚扩挖,并建设智能感知网络,以提升洪水预报能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