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股通非银ETF(代码513750)在保险行业政策的推动下,市场表现抢眼,7月28日盘中涨幅超过4%,领跑全市场ETF。这一波涨幅的背后,是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于7月25日公布的人身险预定利率新动向,其中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至2.0%,分红险和万能险产品利率上限也分别调整至1.75%和1.0%。
民生证券的张凯烽团队对此进行了分析,指出此次预定利率的调整呈现出非对称性,普通型下调50个基点,分红险下调25个基点。这一调整反映了在长端利率中枢下行的大环境下,保险业正朝着以分红险为代表的非保证收益产品转型的趋势。预计分红险的占比将会持续提升,同时存量负债成本有望逐步下降。在此过程中,拥有更多分红险产品和更强综合投资能力的头部险企将更为受益。
资金方面,港股通非银ETF(513750)今年以来持续吸引资金流入。根据Wind数据,截至7月25日,该基金已连续十周获得资金净买入,累计净买入金额超过80亿元,基金规模也突破了107亿元的历史新高。流动性方面,7月以来该ETF的日均成交额超过12亿元。从业绩表现来看,近一年收益率高达91.4%,在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
港股通非银ETF(513750)及其场外联接基金(A类:020500;C类:020501)专注于港股市场的头部险企和券商等非银金融企业。其前十大权重股占比超过77%,其中包括中国平安、友邦保险和港交所等重量级企业,单只权重均超过14%。从行业分布来看,该指数在申万二级行业中,保险占比最高,达到63.1%,其次是多元金融和证券,占比分别为20.8%和13.3%。目前,该指数的市盈率分位数仅为10倍,处于历史40%分位区间,显示出较高的估值性价比。
港股通非银ETF的优异表现,不仅得益于其精准的投资策略,也与当前的市场环境密不可分。随着居民储蓄存款的不断增加,如何有效盘活这些庞大的储蓄资源,成为稳定资本市场、提升经济活力的重要课题。中信证券指出,在资金端,降低储蓄存款利率和银保渠道手续费,有利于储蓄存款向头部保险公司转移。同时,逆周期资本监管的实施和大型保险公司的注资,将提升头部保险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有助于其扩大资产负债表和增加保险资金入市比例。在资产端,延长考核周期、提升权益投资比例和鼓励长期持股,将有利于提高资产端的回报率。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头部保险公司在储蓄存款搬家和资产负债表扩张中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