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力集团,这家以“一支好笔”陪伴无数人度过学生时代与职场岁月的文具巨头,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变革。随着电子屏取代稿纸、无纸化办公成为新风尚,以及Z世代引领的“颜值经济”和国潮IP的崛起,得力这座以“性价比”和“渠道密度”著称的文具帝国,正站在价值重构的十字路口。
得力集团是典型的家族企业,股权结构清晰,娄甫君持股65%,娄甫安持股30%,娄安君持股5%。然而,在文具不再是必需品,情怀难以支撑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得力正努力重新定义自己。
面对传统文具市场的萎缩,得力试图通过布局“谷子经济”寻求增量。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达1689亿元,增长40.63%,预计到2029年将突破3000亿元。得力联名黄油小熊、蜡笔小新、全职高手等热门IP,推出联名文具产品,试图吸引年轻消费者。然而,高昂的IP授权费和直播营销成本严重压缩了利润空间,加之热门IP生命周期短,库存风险高,加盟商运营能力不足,导致联名产品销售不佳,堆积在仓库和门店,加剧了企业经营压力。
在传统文具主业增长乏力,“谷子经济”探索遇阻的双重压力下,得力将目光转向了新能源领域。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800万辆,同比增长25%,充电桩市场需求激增。得力选择从家用充电桩切入,于2025年6月推出首款7kW功率的家用新能源充电桩,主打高性价比,试图以实用功能和低价策略打开市场。
然而,得力跨界新能源之路并非坦途。充电桩市场已形成特来电、星星充电等专业运营商主导的局面,得力作为新入局者,品牌认知度不足,市场声量小。同时,得力缺乏核心技术沉淀,产品核心元器件依赖外部采购,自主研发能力薄弱。渠道与服务体系的适配性问题也尤为突出,得力传统的文具销售渠道难以满足充电桩销售需求,安装服务覆盖城市有限,制约了市场拓展。
截至2025年三季度,得力新能源业务营收仅占总营收的1.2%,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且前期研发和渠道建设投入较大,导致该业务板块处于亏损状态。面对市场变革,得力需要在短期生存与长期布局之间找到平衡,既要改善传统业务的盈利质量,也要在新领域建立差异化竞争力。无论是深耕文具赛道的创新升级,还是跨界领域的技术攻坚,得力都需要将资源聚焦于真正具备护城河的方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拾增长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