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快时尚电商巨头Shein在赴美、赴英上市计划相继受挫后,转而选择向港交所秘密递交上市申请,意图加速其IPO进程。然而,这一战略决策似乎过于仓促,近期一系列合规问题的集中爆发,给其上市之路蒙上了阴影。
据多方报道,Shein在营销、供应链、数据保护等多个环节均存在合规风险。法国监管机构近期对其处以4000万欧元罚款,原因是其存在虚假折扣行为,包括57%的促销商品并未真正降价,19%的商品折扣幅度严重缩水,甚至有11%的商品采取先涨价后打折的手法。欧盟也在调查Shein是否存在算法诱导消费的行为,一旦查实,根据欧盟的相关规定,Shein可能面临高达全球年营收4%的罚款,以2024年的营收计算,这一数字将达到15.2亿美元。
在数据合规方面,Shein同样面临严峻挑战。法国计划对其未经用户同意就安装广告cookie,并在用户选择“拒绝所有”后仍在后台追踪用户的行为处以1.5亿欧元的罚款。在欧美地区,数据保护法规严格,Shein的算法推荐系统高度依赖用户数据,一旦数据合规出现问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同时,Shein在美国还面临集体诉讼,被指控其短信营销行为侵犯用户隐私。
除了营销和数据合规问题外,Shein还面临着关税、环保和劳工等多方面的合规挑战。英国海关代理商起诉Shein系统性虚报包裹信息以逃避增值税,索赔金额高达580万英镑。美国和欧盟也对跨境小包裹加征了关税和增值税,进一步压缩了Shein的利润空间。Shein还被指为“全球快时尚最大污染者”,其环保宣传和劳工条件也备受质疑。
Shein的合规问题并非偶发,而是与其商业模式和行业特性密切相关。作为快时尚行业的佼佼者,Shein主打低价快时尚,依靠规模化的小单快反模式,对原料采购和供应链人员调配的要求以成本与效率为先。这种模式下,爆单后加班成为常态,更易触碰合规红线。同时,Shein的AI驱动供应链系统也带来了知识产权纠纷、歧视性定价、虚假折扣、算法诱导、隐私侵权等一系列合规问题。
在全球贸易壁垒高企的背景下,Shein的跨境商业模式正受到严峻挑战。监管领域的“跟风效应”使得一家公司在某地被认定违规后,其他地区也会本能地“重点关注”。这种负面新闻叠加效应对Shein的品牌形象和财务业绩产生了不利影响。消费者看到负面报道会抵制购买,投资者看到罚款会抛售股票,供应商看到风险会提价,形成了恶性循环。
为了满足合规要求,Shein势必要付出额外的代价和成本。这将对Shein的财务业绩和估值产生不利影响。从供应链商家利益来看,跟着Shein赚钱的前提是能够扛得住合规成本。然而,中小供应商往往难以承受欧美的严苛标准,要么退出,要么把成本转嫁给Shein。从用户角度来看,Shein的主要吸引力在于“便宜+时髦”,但合规成本的增加最终会转嫁到价格上,导致用户流失。
在合规压力下,Shein的双边效应正循环受阻。加速上市可能会对其估值产生不利影响。即便港交所对合规瑕疵有一定的容忍度,但上市后每笔罚款、每次调查都会反映在股价上。欧美市场的合规风险不解决,Shein在香港上市也只是换了一个股东退出渠道,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近年来,Shein的估值从一度达到千亿美元的高点,降至如今的最低300亿美元,未来仍面临持续承压。
Shein的上市之路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合规隐患不会因上市而消失,反而可能更加密集地爆发。若为了上市速度而牺牲合规,后续将存在重大隐患。在欧美合规调查不断的情况下,即便Shein香港上市成功,股价波动也是大概率事件。
面对这一系列合规问题,Shein需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整改和改进。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合规体系,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和投资者的信任,为其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然而,合规之路并非一蹴而就。Shein需要在平衡成本与合规要求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以确保其商业模式能够持续稳健地运行。
在全球贸易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Shein的合规挑战也将持续存在。只有不断适应和应对这些挑战,Shein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