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今日公布了其2025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并宣布了一系列管理层的人事变动。据悉,Greg Ernst 被任命为首席营收官,而 Srinivasan Iyengar、Jean-Didier Allegrucci 和 Shailendra Desai 则分别被委以关键工程领域的领导重任。
从财报数据来看,英特尔本季度营收达到12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28亿美元基本持平。然而,深入分析各业务板块的表现,我们发现英特尔的客户端计算组(CCG)收入为7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而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部门(DCAI)则实现了39亿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4%。
英特尔的Intel Foundry业务在本季度获得了44亿美元的收入,成为财报中的一大亮点。但与此同时,其“其他业务”收入仅为1.1亿美元,而内部抵消额则高达44亿美元。在开支方面,英特尔本季度的研发及市场管理费用为48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3%。
然而,令人瞩目的是,英特尔本季度归属于公司的亏损达到了2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6亿美元亏损扩大了8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英特尔公司的亏损为4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则为净利润1亿美元。这一数据无疑给投资者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面对财务压力,英特尔也在积极寻求资产优化。公司通过二次发行出售了5750万股Mobileye的A类净股,为资产负债表增添了约9.22亿美元的收益。尽管如此,英特尔仍然是Mobileye的大股东,并对其长期增长机会充满信心。
在业务层面,英特尔本季度发布了三款全新的英特尔® 至强® 6 系列中央处理器(CPU),旨在提升AI工作负载下的性能。其中,英特尔® 至强® 6776P 处理器已被NVIDIA DGX B300系统采用,作为主CPU。英特尔还宣布了Panther Lake处理器的发货计划,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将开始发货,更多SKU将于2026年上半年上市。
同时,英特尔在亚利桑那州的18A处理器晶圆生产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标志着其技术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然而,尽管有这些积极的进展,英特尔在市场竞争中仍面临巨大挑战。自人工智能(AI)兴起以来,英特尔的竞争对手如英伟达和AMD等已经取得了显著优势。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表示,公司将通过裁员和自然减员的方式,在今年年底将“核心”员工数量减少至7.5万人。这一数字较2024年年底的9.95万人有所下降,意味着英特尔将在一年内减少近2.5万名员工。陈立武强调,这些决定虽然艰难但必要,旨在精简组织架构、提高效率并加强公司各个层面的责任感。
英特尔还宣布将取消在德国和波兰的项目,并将哥斯达黎加的组装和测试业务迁移到越南和马来西亚。尽管如此,哥斯达黎加仍将是英特尔关键工程团队和公司职能部门的所在地。在美国,英特尔也表示将放缓其在俄亥俄州的半导体工厂建设进度。
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陈立武表示,英特尔将专注于其“核心产品组合”和人工智能产品,以更好地服务客户。他强调:“不再有空头支票,每项投资都必须具有经济意义。”这一表态无疑为英特尔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