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中信金控以其独特的“中信模式”成为了科技金融体系中的一股强劲力量。作为首批获得人民银行颁发牌照的金融控股公司,中信金控整合了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诚人寿等全牌照金融资源,通过创新综合金融服务模式,放大了综合金融的优势。
在人类工业化进程中,金融与工业文明紧密相连。特别是在当下,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交织,高技术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最前沿阵地,重塑着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而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急需寻找新的增长动力。然而,技术创新的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和高度不确定性,使得科创企业在研发和市场化的过程中面临重重挑战。
中信金控以其实际行动,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科技金融发展路径。中信股权投资联盟管理基金规模已超过3200亿元,直接投资孵化的科创企业达到1100家。截至6月末,中信已累计服务国家级专精特新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超过1.41万家,覆盖率超过92%,较年初大幅提升。
在科技金融的具体实践中,中信银行创新信贷机制,推出了一站式全周期服务。以上海合见工业软件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这家EDA龙头企业四年内推出了近40款产品,引领了中国EDA行业的发展。其背后,离不开中信银行的支持。中信银行上海分行科技金融中心首创了“积分卡”式投贷联动的审批模式,不再以历史业绩和增信条件为首要评价因素,而是根据企业的高管团队、知识产权、科技资质等指标进行赋分,快速为企业提供授信。
中信银行还发布了“启航计划——科技成果转化赋能行动”,推出“6+5+3”创新服务矩阵,全面构建资本助力圈、上市培育圈、政策扶持圈、产业牵引圈、成果转化圈五维生态体系。中信银行上海分行还推出了科技企业员工持股融资,旨在通过股权激励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
在科技投行的角色上,中信证券也展现了其强大的价值发现能力。以凯赛生物为例,这家全球领先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供应商,在IPO时面临着资本市场“看不懂、难估值”的困境。中信证券凭借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准确地向市场解释了凯赛生物的创新能力和稀缺性,助力其在科创板上市,被誉为“国内合成生物第一股”。
中信金控在金融“强核”工程的推动下,综合金融优势进一步彰显。在股权投资、股贷债保联动、跨境融资服务等方面,中信金控都展现了其强大的实力。特别是在跨境融资服务方面,中信立足在港多元化金融布局,助力科技型企业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融入全球产业链。
以橙科微电子为例,这家研发DSP芯片的企业,突破了美国企业的行业垄断,解决了中国高速光通信领域关键芯片的“卡脖子”问题。中信金石旗下基金参与了橙科微电子的D轮融资,并帮助其拓展与汽车产业龙头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其在业内的影响力。
中信金控还通过“天元司库”智慧财资系统,为上海三瑞等出海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融资方案和资金管理服务,助力其全球化布局。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展现了中信金控在科技金融领域的深厚底蕴和强大实力,也为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