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稀土换芯片?美国如意算盘恐落空,3000亿投资或成泡影

   时间:2025-07-17 18:09:53 来源:汽车天下呀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围绕中美科技贸易的复杂互动,特别是英伟达H20芯片对华销售的恢复,引发了广泛关注。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对此表示,此举是中美就稀土议题达成协议的一部分。然而,背后的故事远非如此简单。

2025年7月,当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北京宣布恢复向中国销售H20芯片的同时,白宫也放出风声,称这是中国开放稀土出口给美国的回报。这一看似“公平交易”的论调,实则掩盖了美国利用即将过时的技术筹码,换取对中国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的真相。

值得注意的是,白宫宣称的“中国用稀土换芯片”论调,很快就被中国商务部的公告所反驳。公告显示,中国仅对美国开放6个月的民用稀土出口,且每次出口均需提交最终用户承诺书,严格限制了稀土的用途和流向。

事实上,美国试图将H20芯片的解禁描绘成一种“战略让步”,却在中国市场上遭遇了冷遇。中国对稀土出口的严格管控,让美国的如意算盘落了空。美国试图通过这一手段来维持其军事工业的生命线,但显然,中国并不买账。

中美芯片战持续至今,美国的优势已经越来越不明显。中国在高科技产业的全面突破,只是时间问题。而美国要想建立起自己的稀土产业链,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这一点,从美国能源部提出的3000亿美元重建稀土产业链的计划中就能看出端倪。该计划虽然雄心勃勃,但漏洞百出,例如在得克萨斯州建设稀土精炼厂,却面临缺乏合格工程师的困境;重启爱达荷州的稀土矿项目,又因环保问题被告上法庭。

在这场科技持久战中,时间明显站在了中国一边。根据美国智库CSIS的最新报告,中国在32项关键数字技术中,已经有17项与美国并驾齐驱,甚至在量子通信、高温超导等5项技术上领先。相比之下,美国在5G基站部署量、光伏组件产能以及芯片制造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中国。

回望历史,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也曾一度威胁到美国的霸权地位,但最终被《广场协议》和《瓦森纳协定》联手绞杀。但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轻易被制裁和打压的国家。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庞大的内需市场以及敢于创新的科技队伍。当美国还在沿用20世纪的制裁手段时,中国的科技企业已经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生物芯片等新领域取得了突破。

在这场科技持久战中,中国不仅在老赛道上追赶,更在新赛道上领跑。美国的封锁和制裁,只会激发中国科技创新的动力和决心。历史会证明,在科技革命的大潮面前,任何封锁和打压都是徒劳的。中国科技产业要做的,不是跟在别人后面弯道超车,而是开辟属于自己的新道路。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