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正积极推动能源转型进程,旨在减少对进口传统燃料的依赖,并将可再生能源在最终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从当前的32%提升至42.5%。然而,欧盟内部的可再生能源生产能力尚不足以支撑这一宏伟目标,因此,与中国——这一绿色技术领域的佼佼者展开合作,成为了欧盟的必然之选。
中国新能源企业凭借其专业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在欧洲能源转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光伏等新能源领域,中国企业能够提供多样化的高质量解决方案,为欧洲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2025年欧洲国际太阳能展上,中国企业的身影尤为引人注目。隆基绿能展区吸引了大量参观者,展示了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尖端技术和创新成果。这一展会不仅见证了中欧在新能源领域的紧密合作,也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的重要地位。
法国道达尔能源公司中国区主席俞永坚高度评价了中国在能源技术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他指出,过去15年来,中国一直走在能源技术发展的前沿,特别是在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发电机、电动汽车和电池技术等关键领域,中国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成为了全球能源技术的领军者。
道达尔能源公司已经大量采购了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并在其全球项目中部署了中国的风力涡轮机。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中国新能源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也彰显了中欧在新能源领域合作的广阔前景。
在2025年欧洲国际太阳能展上,中国企业凭借其出色的系统集成能力和尖端产品,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7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约850家来自中国。中国展品涵盖了高效光伏组件、储能设备、充电基础设施及整套能源解决方案,全面展示了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综合实力。
据美国可再生能源研究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光伏组件出口总规模达到了235.93吉瓦,同比增长13%。欧洲太阳能产业协会的报告也指出,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到329吉瓦,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55%。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中国在太阳能产业方面的强劲增长和全球领先地位。
欧洲太阳能产业协会高级市场分析师克里斯托夫·利奇强调,中国企业通过积极在欧洲设厂等形式,进一步深化了中欧在相关产业的合作。中国在欧洲能源转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提供优质产品,还通过本地生产和技术合作,加强了中欧产业间的紧密联系。
在中欧和东欧地区,中国企业与当地企业的合作促成了多个可持续能源项目的开发。这些项目不仅增强了当地的清洁能源产能,还有助于实现气候目标。例如,克罗地亚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和罗马尼亚东南部的光伏发电站,都是中欧合作的典范。
葡萄牙市场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约有85%是中国制造的,这些产品都获得了顶级质量认证,并得到了葡萄牙公共事业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广泛认可。葡萄牙可再生能源协会首席执行官佩德罗·阿马拉尔·乔治表示,葡萄牙实现2030年太阳能装机容量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中国的专业技术。他强调,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能力已成为欧洲国家实现能源目标不可或缺的因素,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