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在3500点附近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7月8日沪指未能成功站稳这一关键点位,而银行板块则成为了市场的领头羊。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即便是大盘整体上涨,部分个股和行业基金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沪深300等大宽基指数虽然涵盖了众多行业龙头,但其内部结构却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消费、科技、金融等板块的表现大相径庭,这使得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标的时愈发困难。一些投资者反映,即便市场整体上涨,他们持有的股票或行业基金却仍在下跌,而单纯持有指数基金虽然省心,但收益却完全被动,难以获得超额收益。主动选股则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难度较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指数增强基金成为了投资者寻求平衡的选择。这类基金既跟踪大方向,又借助专业的量化模型对投资组合进行微调,旨在争取比指数多赚一点。以沪深300ETF为例,传统的完全复制指数表现的ETF收益存在天花板,难以满足部分投资者的需求。而沪深300指数增强ETF则通过一些“加点操作”,每年争取2%-3%的超额收益,长期复利下来效果显著。
数据显示,自2021年12月成立以来,沪深300增强ETF(代码561990)已经连续三年跑赢基准,无论是在下跌、震荡还是其他不同行情下,都能捕捉到超额收益,穿越不同的市场风格。该基金在超越指数的同时,还能有效控制风险,其年化波动率和最大回撤均小于沪深300指数,适合长期作为底仓持有。
当前,沪指正处于上攻3500点的关键时刻,一旦成功站稳,将创下阶段新高,开启新的市场阶段。高盛、野村等国际机构在2025年已经不同程度地上调了对中国股市的预期。在此背景下,通过增强ETF布局,不仅可以捕捉指数修复的机会,还能争取超额收益,实现“适时布局+策略加持”的双重保障。
对于担心一次性买在高点的投资者,可以选择每月或每周固定投入一笔资金,长期摊平成本,这与增强基金“长期累积超额”的特点相契合。沪深300增强ETF(代码561990)自成立以来,超额收益率已达7%,年度、半年度均实现超额,证明了其长期投资的潜力。
沪深300指数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截至2024年末,沪深300挂钩ETF的规模在所有指数中位居第一,且在“国家队”持仓中同样占据首位。自中央汇金2023年首次公告增持至2025年6月初,沪深300挂钩ETF的规模大幅增长了356%,显示出其强大的吸金能力。
沪深300增强ETF(代码561990)为投资者提供了一条在“完全被动”和“过度主动”之间更为科学、更适合长期坚持的指数跟踪路径,同时争取略高于市场的超额收益。对于寻求稳健增值的投资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投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