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上半年的重重挑战,中国外贸展现出惊人的韧性,成功“站稳脚跟”。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外贸从年初的进出口增速同比下降1.2%起步,逐步走出了一条稳步上扬的曲线。
在短短几个月内,中国外贸的增速实现了由负转正的逆转。一季度,增速成功转正;至四月份,累计增速已达2.4%;而到了五月份,这一数字进一步攀升至2.5%。进出口增速的逐月提升,得益于出口超预期、贸易结构的不断优化以及政策效果的逐渐显现。
然而,尽管上半年取得了积极成果,但进入下半年,中国外贸仍面临不小的压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的陈建伟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美国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其反复摇摆的态度,将成为中国外贸面临的最大变数。
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报告也指出,当前美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税谈判进程充满不确定性,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关税博弈仍在持续演进,这或将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动能的减弱以及外需的放缓,也进一步压缩了中国的出口空间。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外贸如何继续“站稳脚跟”?陈建伟教授认为,中国在产品结构和贸易网络上的优势将成为抵御外部冲击的关键。他指出,中国出口产品结构正在持续优化,向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升级的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在高科技、新能源等领域,中国的竞争优势有望为出口提供新的动力。
同时,中国也在加快市场多元化的步伐。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这将为中国的外贸贡献更多的增量。中国官方也在积极施策,从提升开放水平、改善外贸环境、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着手,为外贸发展提供新的支持。
一系列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举措的推出,旨在以扩大开放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再扩容以及贸易新业态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外贸的提质升级。同时,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让企业在外贸和内销方面都能“站稳脚跟”。商务部近期表示,将帮助更多企业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经营,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
在中国贸促会提到的一揽子稳外贸支持政策下,广大外贸企业正在积极开辟增量市场、拓展内销市场,并联动增强供应链的韧性,以克服当前的挑战。业内分析认为,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中国外贸的活力将进一步增强。
实际上,一些积极的变化已经显现。汇丰集团近期的一项全球企业贸易前景调查显示,全球企业正在通过调整贸易策略来应对新的贸易变局。在计划增加贸易往来的目标市场中,中国获得了受访企业的最高选择比例。
与此同时,义乌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吸引着全球的目光。即将在12月6日至8日举办的2025中国(义乌)外贸工厂展览会暨跨境电商采购会备受瞩目。该展会将依托浙江省以及华东地区发达的外贸和跨境电商基础,以义乌“全球采购中心”和“全球最大小商品集散中心”为起点,致力于打造国内顶尖的外贸跨境类展会。
此次展会规模宏大,设有2000个国际标准展位,展览面积达到50000平方米,预计将吸引60000名参观观众。展会将集中展示最具创新性和竞争力的外贸产品,涵盖多个品类,为外贸和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与产品供应链企业精准对接的服务平台,助力企业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