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大普微IPO之路坎坷:除了亏损,市场份额与自研能力成疑

   时间:2025-07-04 12:34:41 来源:界面新闻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深圳大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普微”),一家专注于数据中心企业级固态硬盘(SSD)研发与销售的企业,近期递交了创业板上市申请,成为注册制实施以来首家尚未盈利的申报企业。此次IPO,大普微计划募资18.8亿元,通过发行不低于10%的新股,目标上市市值达到188亿元。

尽管大普微怀揣雄心壮志,但其面临的挑战远不止盈利问题。据招股书披露,公司在企业级SSD市场中的地位似乎出现了动摇。根据IDC数据,2023年中国企业级SSD市场份额排名中,大普微位列第四,国内企业中仅次于忆联信息。然而,到了2024年,大普微的市场份额从第四降至第五,国内排名也由第二滑落至第三,显示出市场竞争的激烈。

大普微声称具备企业级SSD“主控芯片+固件算法+模组”的全栈自研能力,这一领域的技术门槛远高于消费级SSD。企业级SSD对并行访问能力、低延迟性以及数据安全等方面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然而,从财务数据来看,大普微的盈利能力令人担忧。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0.09%、-27.13%和27.28%,虽然在2024年实现了由负转正,但整体波动较大。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大普微毛利率的突然提升并非源自采购成本的下降,而是市场售价的上涨。公司对NAND Flash这一主要原材料的议价能力有限,采购价格波动剧烈,导致销售单价与采购价格高度趋同。这意味着,大普微在面对上下游巨头时,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尽管如此,大普微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依然不遗余力。公司自研了针对PCIe 4.0和PCIe 5.0的主控芯片,并在招股书中与知名厂商的同代际产品进行了对比,展示了其产品的竞争力。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2024年整体采购金额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大普微自研主控芯片的采购金额和采购量却出现了下降。这一变化是否意味着公司SSD搭载自研主控芯片的比例有所下降,尚需大普微进一步解释。

大普微的财务状况也反映出其面临的盈利压力。2022年至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4亿元、-6.17亿元和-1.91亿元,累计亏损达13.42亿元。高研发费用率是大普微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公司在这方面的投入远高于毛利率水平。大普微解释称,这是由于公司专注于全栈自研,研发投入相对较高。

面对如此高的估值和诸多挑战,大普微的上市之路无疑将充满考验。公司需要进一步提升议价能力、优化成本控制、加强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以实现盈利并巩固其在企业级SSD市场的地位。投资者也将密切关注大普微的后续表现,以评估其投资价值。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