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零食江湖风云起,千万富翁悄然退场,后来者能否续写造富神话?

   时间:2025-05-27 16:04:09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零食行业的风云变幻中,不少创业者找到了新的财富密码,同时也有人黯然离场。这一行业的起伏,从商铺转让中介李曦的经历中可见一斑。他感慨地说:“这两年,餐馆、奶茶店的转让需求激增,但幸好还有零食集合店,让我还能赚到钱。”

李曦提到,江浙地区的乡镇店铺,仅以53万的价格打包,就能在一天之内成功转让;而在二线城市,一家标价100万的店铺,甚至有客户连夜乘坐高铁去考察。在加盟热潮逐渐褪去的当下,量贩零食行业却持续创造着造富神话,吸引着无数创业者前赴后继。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间,量贩零食行业的两大巨头——鸣鸣很忙和万辰集团(好想来母公司),以近200%的年复合增长率迅速崛起。即将登陆港股的鸣鸣很忙,去年更是实现了8亿的净利润,同比大增284%。

尽管转让潮已经来袭,但许多创业者对此并不在意,甚至选择反向抄底。他们认为,前一家店主经营不善,并不代表自己也会失败。今年一季度,GeoQ Data收录的典型连锁零食品牌中,虽然有1094家门店关闭,但同时也有1400家新店开业。

大雄是四年前踏入这个行业的。他回忆说,当时被一家零食店前长长的学生队伍所吸引,深入了解后发现,这个行业虽然低调,但却非常赚钱。有的老板在包邮区开了十几家零食店,十年间就挣下了千万身家。大雄在卧底一家零食店十多天后,也被其火爆的生意所震撼,最终决定加盟。

大雄总结说,零食店吸引人的第一大杀器就是便宜。例如,便利店3块一瓶的可乐,在零食店只要1块7;外面的卤蛋1块一个,在这里只要6毛。要实现这种极致的性价比,最佳的方式就是通过规模向上游换取议价权。

大雄赶上了某零食量贩品牌走向全国的扩张潮,成功开店。而他的店铺也迅速成为了“摇钱树”,首月销售额就突破了100万,不到一年半就回本了。然而,就在“轻松赚钱”的大门敞开的时候,大雄却转手将门店卖掉了。

大雄发现,虽然零食店年流水高达数百万,但利润却像绞肉机一样被挤压。他试图招聘一个店长,月薪7000+,比隔壁奶茶店店长高出20%,但近三个月的时间里,聊了几十个人,却没有一个成功入职。繁重的工作、高昂的租金和进货成本,让许多店主入不敷出。

萍萍就是一个例子。她原本看好零食店的前景,在城市富人区开了一家店,但现实却给她浇了一盆冷水。高昂的租金、服务人员成本和进货成本,让她的店铺净利率只有个位数,到手只有二十多万。更糟糕的是,由于露营退潮和门前修路等原因,人流逐渐惨淡,回本变得遥遥无期。

大雄果断弃店,也是预见到了城市门店的低性价比。他认为,下沉市场租金、人工更便宜,消费却很强劲。然而,即使选址在下沉市场,也不一定就能成功。大雄曾溢价10万拿下黄金铺位,开了一家超大店,但业绩却只有其他地区的70%。他调研后发现,当地平均收入较低,大家可能会缩减零食支出。

随着零食店数量的激增,竞争也日益激烈。章章是一位零食店店主,他体验到了“尖子生”被抄作业的感觉。他周围的零食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为了争抢客流,不得不打价格战。总部也强制配货,推越来越多的新品,根本不管店面能否摆得完。

加盟大品牌尚且如此,小品牌加盟商的生存环境更是恶劣。筱靓以50万的低价转让费拿下了一家店铺,但三个月后,她所在的2公里内一下子开了5家同类店。价格战愈演愈烈,而作为小品牌加盟商的筱靓,没有总部补贴托底,品牌方甚至比她还不扛打。最终,她的店铺走向了倒闭的边缘。

李曦统计发现,去年每月找他帮忙转让零食店的平均只有十几家,而今年达到了30家。然而,这些店铺最终也不会轮空,稍微好一点的位置,甚至晚半天就抢不到了。在这个充满竞争的行业里,大家都相信自己是那个能够笑到最后的幸运儿。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