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一场别开生面的机器人格斗大赛震撼上演,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于近日拉开了帷幕。此次大赛是全球首次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格斗竞技赛事,吸引了众多科技爱好者和观众的目光。
此次比赛共有四支参赛队伍,他们操控的是来自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形机器人G1进行激烈对抗。G1机器人身高约130厘米,体重约35公斤,电池续航可达2小时,最高移动速度能达到2米/秒。其视觉系统配备了深度相机,具备180°广角视野,并且能够快速恢复平衡,自主起身。
在比赛中,四台G1机器人分别佩戴红、粉、绿、黑四种颜色的头部护具及拳套,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格斗对决。根据赛事规则,比赛采用积分制,共三个回合,每个回合两分钟,根据三个回合的累计总积分决出胜负。击中头部和躯干为有效击打,手部动作计1分,腿部动作计3分,击中四肢则不计分。若机器人倒地一次则扣5分,被击倒8秒内无法起身则扣10分,并结束该回合。
机器人格斗虽然听起来新奇,但其中蕴含着许多技术挑战。与之前的机器人马拉松赛相比,格斗比赛对机器人的实时动态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机器人需要在格斗中灵活做出挥拳、踢腿等动作,这需要调动多个关节,并具备高速移动和快速起身的能力。操作者、感知能力和算法的水平也面临着严峻考验。
然而,比赛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意外。在一场激烈的交锋中,蓝方机器人因大力勾拳落空而向前扑去,冲出了擂台范围,意外撞到了场边正在观赛的裁判。现场观众惊呼不已,好在裁判并未受伤,工作人员迅速控制了失控的机器人,比赛也得以短暂中断后恢复。最终,“AI策算师”机器人凭借其出色的表现斩获了冠军。
这场机器人格斗大赛不仅让观众大饱眼福,也引发了广泛讨论。有网友调侃称,这是史上最惊险的裁判经历,以后机器人比赛的裁判得先学躲避术。同时,也有网友对机器人的控制稳定性表示担忧,认为这场意外给研发人员敲响了警钟。未来,如何加强机器人赛事的安全防护措施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宇树科技作为此次大赛的参赛队伍之一,为了参加格斗大赛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研发调试和算法训练。他们希望通过这次比赛引起大众对机器人技术的关注,并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未来的生产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宇树科技的工作人员表示,机器人的硬件要足够稳定,平衡能力、移动能力和动作要足够流畅、精细,才能在未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正大步向前迈进。从泰山上的“机器狗”到春晚舞台上扭秧歌的机器人,再到此次的格斗大赛,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令人瞩目。未来,人形机器人有望在更多应用场景中发挥作用,为人类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体验。